近日,搭載天舟九號貨運飛船的長征七號遙十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在本次任務中,大連理工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各有一項創新科研成果首次隨天舟九號進入太空,為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提供關鍵技術支撐。
大連理工大學化工學院的馬學虎教授、溫榮福教授團隊,依託載人空間站工程科學與應用項目“微重力環境下耐久疏水錶面凝液特性與傳熱強化技術”自主研製的“空間滴狀冷凝傳熱實驗模組”順利進入我國空間站。本次開展的空間微重力環境下蒸汽滴狀冷凝實驗研究,在國際上為首次,研究成果將支撐我國空間領域換熱裝備高效化和緊湊化發展的重大需求。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與新材料研究室王曉東研究員、張濤院士團隊研發的化電雙模式綠色推進劑搭載天舟九號貨運飛船升空,首次實現在軌飛行。化電雙模式綠色推進劑既可以在催化劑作用下迅速分解和燃燒,釋放高溫高壓氣體,實現化學推進,也可以發生高效電離,實現電噴霧推進,從而同時滿足衛星等航天器多樣化任務需求。化電雙模式綠色推進劑技術集成了化學推進大推力、高可靠和電推進的微小推力、高比衝的雙重優點,具有無毒無污染、能量密度高、安定性好、可長期貯存等特點,有望應用於衛星組網、深空探測和載人航天等領域。(見習記者 曲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