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中國醫大一院)渾南院區眼科張含教授團隊完成一台高難度眼科手術——為一名重度滲出的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患者實施玻璃體切割聯合最小量黃斑下硬性滲出物取出手術,為瀕臨失明的患者點亮希望之光。
該患者為63歲男性,因“視力下降兩年”前往中國醫大一院眼科就診。來診前數日,患者左眼視力急劇下降,幾近喪失,僅能察覺近在眼前的物體晃動,已無法識別視力表。患者自述糖尿病和高血壓病史20餘年,伴有多種並發癥,早期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沒有引起充分重視,近期視力急劇下降,在當地醫院就診給予抗新生血管等保守治療,視力未見明顯改善,焦急萬分轉至中國醫大一院就診。
張含教授為患者完善眼底檢查後發現,其左眼後極部及鼻側大範圍網膜下滲出,並累及黃斑中心凹;OCT檢查提示黃斑下大量滲出樣物質存在。黃斑中心凹下滲出物是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多種臨床表現之一。對於這種疾病,傳統的保守治療或玻璃體手術均無法有效處理滲出物,無法改善患者視力,若滲出持續或加重則會導致視力進行性損害,預後不佳。
對於這樣一例滲出範圍大、視力快速惡化的患者,更好的治療方案是通過手術清除黃斑中心凹下滲出,減輕黃斑區域“負荷”,阻止病變進展,為視功能恢復提供解剖基礎以保護中心視力。但黃斑中心凹區域結構十分精細,部分患者可能由於醫源性黃斑裂孔或術後並發癥導致視力進一步下降,因而對術者技術水準和操作精度有著極高要求。如何在最小量損傷的基礎上取出黃斑中心凹下滲出,是視網膜外科領域一直以來不斷探索和挑戰的醫學難題。
張含教授團隊進行嚴格評估後認為,該患者眼底滲出物質較多,受累面積廣泛,若要徹底清除滲出物質,需進行大範圍視網膜切開,手術風險及副損傷較大。故而根據該患者具體情況,選擇為其進行更為微創的玻璃體切割聯合最小量黃斑中心凹下滲出取出手術,力爭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為患者最大化追求視功能獲益。
手術當日,張含教授在仔細清除渾濁玻璃體後,沉積在視網膜下的大片黃白色渾濁便映入眼簾。此時,如何在視網膜損傷最小的情況下取出黃斑中心凹下的滲出物成為手術的關鍵:直接在黃斑中心凹處切開取出滲出,會不可避免地造成醫源性黃斑裂孔,對患者視力造成更嚴重的損害;若造孔位置太遠,則難以觸及滲出物,大大增加操作難度。仔細分析考量後,張含教授帶領團隊採用38G微量注射針頭(外徑0.12mm,內徑0.08mm),于黃斑中心凹旁進行穿刺,同時網膜下注射平衡鹽溶液,人造黃斑區視網膜液性脫離,通過手術笛針的虹吸原理在穿刺口進行吸引,引起網膜下液的流動,黃斑區網膜下滲出物隨著液流的沖刷而自行移位,離開黃斑中心凹,通過適當擴大穿刺口取出被沖洗出的滲出物,在不損傷黃斑中心凹的情況下成功取出了網膜下滲出物。
術後第一天的檢查結果帶來驚喜:眼底照相與OCT均顯示黃斑中心凹下滲出物完全消失,黃斑區結構顯著改善。患者左眼矯正視力恢復至0.1,已能識別5米外視力表的第一行視標。這份“失而復得”的光明讓患者家屬激動不已,再三向醫護團隊致謝。(文 馬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