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基地裏的藍莓長勢喜人 供圖 普蘭店區委宣傳部
日前,走進大連市普蘭店區城子坦街道金廠社區的藍莓種植基地,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座整齊排列的現代化溫室大棚。棚內,黑色地膜覆蓋地面,陽光透過棚膜灑在數千株生機勃勃的藍莓苗上。水肥一體化設備正精準地進行自動灌溉,智慧傳感系統實時監測著棚內的溫濕度,為科學種植提供數據支撐。
這片藍莓基地佔地10畝,由社區集體閒置土地流轉後規劃建設而成,共建有5座標準化大棚,以每年4萬元的租金整體承包給了經驗豐富的果蔬種植戶孫濤,專門用於培育優質藍莓品種L11。談及選址原因,正在查看大棚設施的孫濤介紹道:“這裡的土壤條件和區位優勢很有吸引力,更重要的是街道對農業項目的扶持力度很大。我打算把這裡打造成一個精品藍莓種植示範點。”
與傳統露天種植不同,基地引入了全套現代化種植技術,實現藍莓生長的全程精細化管理。基地採用基質栽培技術,以腐熟松針、泥炭、珍珠岩等材料按比例調配成種植基質,不僅有效避免了土傳病害,還提升了保水保肥能力,為藍莓根系生長創造了理想環境。配套的滴灌系統實現水肥精準供給,既能滿足藍莓不同生長期的特定需求,節約資源,更能確保果實品質的穩定。
依託這套精準管理體系,直接給基地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基地藍莓年産量可達3000斤左右。L11品種憑藉其優良品質在市場上備受青睞,每斤售價穩定在30元左右,年産值約9萬元。同時,溫室環境配合智慧調控,能夠有效引導藍莓的生長節奏,實現比傳統露天種植藍莓提前3個月錯峰上市,精準把握市場空檔期,價格也比露天藍莓高10元/斤-15元/斤,在價格和銷售時機上贏得寶貴優勢。
藍莓基地的成功實踐不僅有效盤活了金廠社區的集體閒置土地資源,其顯著的科技示範效應更為當地農業轉型升級注入了強勁動力。下一步,普蘭店區城子坦街道將繼續推廣智慧農業技術應用,加大對特色農業項目的扶持力度,引導更多農戶參與高附加值作物種植,並積極推動建設集種植、加工、銷售于一體的農産品全鏈條,進一步提升産業效益和競爭力,讓科技興農的成果惠及更多百姓,為鄉村振興注入更持久、更廣泛的活力。(文 楊連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