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四普再發現5處有重要價值遺址
來源:遼寧日報  |  2025-07-31 11:31:34

  7月28日,記者從遼寧省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截至目前,遼寧省已圓滿完成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第二階段工作任務,完成復查不可移動文物24155處,復查率100%,數據上傳率100%。

  此外,新發現不可移動文物4585處,其中古文化遺址2881處,古墓葬270處,古建築186處,石窟寺及石刻69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1148處,其他類文物31處。

  在4000多處新發現的不可移動文物中,經專家初步篩選,瀋陽市康平段家窩堡西北遺址、本溪市中共中央東北局舊址(日式建築鶴友俱樂部)、營口市關東氣象檢測所營口支所舊址、朝陽市喀左六間房遺址、葫蘆島市建昌縣藥王廟梨樹溝嶺古道遺址5處新發現不可移動文物價值較高,具有代表性。其中,營口市關東氣象檢測所營口支所舊址是國際氣象組織確定的中國首批三座百年氣象站唯一尚存的舊址。朝陽市喀左六間房遺址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經光釋光測年發現石製品埋藏的原生地層的最早年代已達到距今31.9萬年,是遼西地區已發現的舊石器文化遺址中年代最早的一處。

  這些重要發現表明瞭遼寧省歷史文化資源豐富,歷史文化積澱深厚,為充分發揮文物資源優勢,提高文物研究闡釋和展示傳播能力,引導人民群眾增強歷史自信和文化自信提供重要內容和內在支撐。

  全省文物普查並非文物部門一家的事。在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中,遼寧省各成員單位互相支持,數據共享,讓整個普查工作不斷“提速”,也形成了“遼寧經驗”。

  自“四普”工作啟動以來,遼寧省力推水利、農業、工業等行業系統不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為普查新發現提供了關鍵的數據支持。特別是與省軍區建立了高效的軍地協同合作機制,形成了“軍地聯動、資源共享、技術互補”的工作格局。先後合作並協調了大連市沙河口區軍管文物普查、邊境區域專項調查等重點工作,為全省文物普查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時,省四普辦與瀋陽市皇姑區普查隊聯合,協助省軍區對昭陵下馬碑等不可移動文物進行了實地調查,對國家局下發的重點區域名單補充了省級歷史文化名鎮、歷史文化名村、傳統村落、歷史文化街區線索。

  由省四普辦統籌開展的長城資源專項調查、遼寧邊境區域專項調查、抗聯兵營遺址專項考古調查、民族文物專項調查、工業遺産專項調查、紅山文化專項調查及高句麗遺存專項調查等7項專項調查相繼啟動並完成,為四普增添2161處新發現。(記者 朱忠鶴)

編輯:蔣碩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