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遼寧省商務廳公佈的2024年省級以上經濟開發區考評結果中,大連普蘭店經濟開發區排名全省第5位,交出了“五年連續躍升43位”的亮眼成績單。實現排名連續攀升的背後,是大連普蘭店經濟開發區做好人才、服務、土地等全要素保障的點滴積累。
一趟開往春天的“人才班列”。2023年春季,普蘭店經濟開發區的企業家們正為一件事發愁:流水線上的“藍領”工人緊缺。園區管委會的調研報告顯示,僅某汽車零部件企業就面臨300名技工缺口。普蘭店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閻天勇當機立斷,帶隊組建“人才攻堅專班”,一路北上抵達黑龍江、吉林,與當地3所高職類院校簽訂“訂單式培養”協議,首批輸送200名數控機床、機械自動化等專業學生到園區頂崗實習,為企業及時注入“新鮮血液”。這項舉措效果顯著,園區企業人才引進率提升了30%。“過去是我們求人才,現在是人才追著項目來。”大連章谷科技成型公司人事經理唐秋月感慨道。
一次優化服務的“精進比拼”。“企業衝鋒在前,園區保障在後”,普蘭店經濟開發區在園區發展過程中始終秉承這一服務理念。2022年,一張動態更新的“産業鏈地圖”最終打動了一家山東汽車配件企業,決心放棄南方多個園區,落戶普蘭店。依託“鏈長制”,園區團隊梳理出全區幾十家上下游企業配套關係。此外,園區還定期組織各産業鏈座談會,讓企業家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章谷”項目受特殊因素影響,試生産比原計劃推遲了兩個多月,導致之前與外方簽訂的樣品訂單無法按照預期完成,企業將承受大額賠償的風險。普蘭店經濟開發區得知企業面臨的困境時,立即主動向有關聯企業進行協調溝通,第二天便與大連某公司取得聯繫,該公司同意向“章谷”借1800度融煉鐵水10余噸,使企業訂單能夠如期交付,解決了企業的燃眉之急。
一場創新模式的“攻堅之戰”。在園區改革時,開發區內約30%的土地被傳統低效企業佔據,普蘭店開發區管委會啟動“騰籠換鳥”計劃,一方面通過與法院等相關部門互動,建立執破融合機制,為清理低效用地提供法律支持;另一方面積極與各大銀行聯繫,幫助企業解決轉型難題。生物醫藥企業“大連智德生命”的創始人原計劃投資南方,卻在考察時發現園區一處因歷史原因被長期閒置的“黃金地塊”。管委會連夜組織相關人員,僅用72小時就出具了轉讓方案,將該塊地以原摘牌價格轉讓給了“大連智德生命”。最終,企業投資2億元建設廠房和研發中心,預計未來將帶動10余家相關企業跟進,形成新的産業集群。
大連普蘭店經濟開發區以精心構建的全要素服務保障,打破了“投資不過山海關”的固有觀念,用前瞻性的“産業鏈思維”重塑園區競爭力,更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展望未來,隨著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新賽道加速佈局,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將續寫更多令人期待的傳奇。(文 楊連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