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跑者“跑馬”途中熱射病昏迷險喪命 中國醫大一院ICU團隊15天力挽狂瀾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5-08-12 17:15:41

  六月的高溫賽道上,資深跑者小劉(化名)正朝著馬拉松終點衝刺。這位經驗豐富的跑者已完成20公里賽程,卻在臨近終點時突然眼前發黑,身體失去平衡。120緊急將他送往當地醫院,儘管採取了降溫、輸液等措施,病情仍持續惡化。隨後,小劉被緊急轉至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中國醫大一院)急診,一場生死救援就此拉開序幕。

  據同行隊友回憶,當時小劉四肢抽搐,渾身滾燙,很快就陷入了深度昏迷。抵達醫院時,小劉仍處於深昏迷狀態,高燒不退,胃管裏不斷引流出血性液體,情況十分危急。

  經過詳細檢查,醫生發現小劉出現了嚴重的肌肉溶解現象,腎臟、肝臟、凝血系統等多個器官功能都出現了衰竭,同時還伴有急性腦水腫。結合他的症狀和檢查結果,醫生明確診斷其為重症勞力型熱射病,並且合併多器官功能衰竭。急診團隊立刻對他進行物理降溫、輸液,並採取措施糾正凝血問題。由於病情過於危重,小劉被迅速轉入重症醫學科(ICU)接受進一步救治。

  進入ICU時,小劉的狀況依舊不容樂觀,他深陷昏迷,對刺激毫無反應,口腔、鼻腔和胃管持續有血性液體流出。科室主任馬曉春教授與治療組組長張曉娟教授帶領團隊迅速啟動熱射病救治流程,採取控制核心體溫、鎮痛鎮靜、呼吸機輔助通氣、亞低溫腦保護等“十早”治療手段,同時補充凝血物質、糾正凝血紊亂,並通過床旁纖維支氣管鏡清理氣道血性分泌物。

  可病情的發展超出了預期,檢查結果顯示,小劉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凝血紊亂情況在不斷加重。夜班醫生團隊接力救治,啟動血液凈化治療穩定內環境,為後續治療爭取時間。

  入ICU第二天,新的難題擺在醫護人員面前。儘管已經充分補充了凝血物質,但小劉的口鼻腔仍有明顯出血,雙下肢超聲回報左下肢已形成血栓。這意味著小劉陷入了一個致命的“矛盾循環”——出血與血栓同時存在,無論哪一方面失控,都會危及他的生命。

  團隊當機立斷,緊急邀請內窺鏡中心的專家協助診治。通過胃鏡檢查,發現小劉的咽部及食管入口處黏膜有廣泛滲血,專家們立刻採取局部噴灑止血藥的方式,成功控制住了出血。

  接下來的治療方案至關重要,馬曉春教授與張曉娟教授經過反復研討,決定啟動肝素抗凝治療,以防止血栓進一步形成,從根源上阻斷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在之後的4天裏,醫務人員每兩小時就會監測一次小劉的凝血相關數值,密切觀察他的身體狀況,根據監測結果及時調整抗凝方案。功夫不負有心人,4天后,小劉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終於停止了過度消耗,開始逐步回升,凝血功能趨於穩定。

資深跑者“跑馬”途中熱射病昏迷險喪命 中國醫大一院ICU團隊15天力挽狂瀾_fororder_馬靜跑馬

患者在醫護人員的關愛和家人的陪伴下逐漸康復 供圖 中國醫大一院

  與此同時,針對小劉的腦損傷、心肌損傷、腎臟損傷、橫紋肌溶解、呼吸衰竭等多器官損傷,團隊綜合運用藥物、血液凈化、機械通氣等多種方法進行治療。由於小劉的肝臟損傷最為嚴重,肝功能持續惡化,團隊還為他進行了人工肝治療。經過醫護人員近半個月的精心治療和悉心照料,小劉的體溫逐漸穩定下來,神志也慢慢清醒,各臟器功能在一步步恢復。

  馬曉春教授表示,熱射病救治核心是快速降溫與緊急有效的器官功能支持,每一分鐘都關乎生死,而後續治療中對患者出現的凝血功能紊亂,如何在出血和血栓雙重打擊下避免多器官後遺症的發生,是對一個急危重症救治中心水準的最大考驗。

  此次事件也給廣大馬拉松愛好者敲響了警鐘。馬拉松作為一項長距離、大強度、高負荷的競技運動,對運動員的身體狀況和體能有較高的要求,參賽者一定要量力而行,並在賽前做好身體檢查。“跑馬”中途如遇身體不適或者其他無法堅持的狀況,切勿勉強,要及時補充水分、電解質等,防止中暑或熱射病的發生。(文 馬靜)

編輯:張琪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