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歷史底蘊遇見新青年 傳統商圈擁抱新消費 瀋陽方城“後街經濟”迸發新活力
清晨的陽光灑在瀋陽方城銅行衚同的青石板路上,這裡是位於中街恒隆東側的MOCA街區。街區形象標誌是一個紅馬扎,這是老瀋陽人閒暇休息的用具,紅色能代表東北人特有的熱辣滾燙,休息用的馬扎則向遊客傳達愜意與鬆弛。
當下的方城,像MOCA街區這樣藏于主街背後的“後街”和它的故事,正由一群新青年主理書寫,他們用文化創意與個性業態,“折騰”出不一樣的新世界,為這座充滿歷史與文化傳承的古城,注入源源不斷的消費新活力。
城市文化融入“消費業態”
走進MOCA街區,不足百米的衚同裏,每一家小店都藏著令人驚喜的巧思。
街區最北端,“盛京冰韻”的落地窗映著古樸的青磚與暗紅的門楣。作為一家專門為瀋陽市場打造的高端冰淇淋品牌,“盛京冰韻”將非遺手工裱花工藝融入甜品中:朵朵牡丹、株株多肉;在冰淇淋球上撒上糖霜,用白瓷蓋碗托底,邊緣綴著青藍色的裱花;凝霜成韻,匠心逐夢。這裡的每款冰淇淋都如同一件美輪美奐的藝術品,用冰感與熾熱,訴説著對方城的愛戀……
“這是我們團隊專為瀋陽市場打造的‘文化名片’”,品牌合作人之一的單東風告訴記者,其品牌背後是一群曾任職于央企、國企的資深從業者,他們放棄穩定工作,帶著對瀋陽本土文化的熱愛,用“冰淇淋+歷史”的模式,讓消費者在味蕾享受中觸摸瀋陽記憶。
街區中段的“tea times日茶夜酒”,別看店內面積只有17平方米,但外擺的場景佈置與整體氛圍調性十足,這也是一家新晉網紅店舖。
上午,這裡是飄著清茶與咖啡香氣的品茗小店,到了傍晚則變身微醺小酒館。9.9元一杯的“初見”(低度雞尾酒),配上原創的“瀋陽文創葫蘆”,成了年輕人社交的“氛圍感神器”。“別看店小,每天都要翻好幾臺。”酒吧主理人那言之笑著説,“許多顧客是被社交媒體上我們的‘個性裝潢’吸引而來,最終成了回頭客。”
傍晚,已經倦怠的遊客穿行在方城“後街”,路過“tea times日茶夜酒”,會情不自禁地放慢腳步。有的甚至因它而駐足,坐下慢慢地品一杯,用心地聽歌手唱起那動人的歌謠。
年輕思想引領“消費潮流”
夏日午後,北中街的“White Dog”酒吧裏,25歲的主理人張寶倫正忙著給客人介紹店裏的“停狗區”。
這家去年11月開業的酒吧,以老闆的白狗作為代言人。酒吧內打造了露營風的“毛孩子友好空間”。每個週末,爵士樂聲伴著薩克斯旋律流淌,中國遊客與國際友人舉杯,寵物狗在腳邊嬉戲。
“快樂不該有界限,不管是‘兩腳朋友’還是‘四腳朋友’,都該在這裡找到歸屬感。”張寶倫的商業眼光遠超同齡人,他看中了瀋陽方城“歷史+潮流”的獨特氣質,開業至今,這裡吸引了帶寵物旅遊的外地遊客專程前來。“這就是年輕人表達生活態度的地方。”
商圈提質帶動“消費升級”
MOCA街區的熱鬧,只是瀋陽方城“後街經濟”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瀋陽方城早已跳出傳統主街商業的局限,以“文化塑形、場景創新”為抓手,持續推進業態升級。無人機體驗教學、手工創意工坊等新消費場景不斷涌現,讓原來市民和遊客們很少問津的商業“後街”從“配套區域”變成“核心吸引極”。數據顯示,目前中街商圈新業態佔比已達51%,較2019年提升47個百分點。近3年,中街商圈累計引進54家首店、170余家品牌旗艦店、61家國際名品店。2023年,中街獲評“全國沉浸式文旅新消費業態示範案例”。
“後街經濟”的崛起,帶動了方城消費活力的持續釋放。2024年,中街區域全年客流達1.38億人次,全口徑銷售額(營業收入)約400億元,店舖空置率長期保持低位,步行街及周邊商鋪租金翻數倍且“一鋪難求”。越來越多像張寶倫這樣的年輕人,在這裡找到實現夢想的舞臺。
如今,方城的“後街”故事仍在續寫。這裡的每一家店舖、每一位青年主理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證明:當歷史底蘊遇見新青年,當傳統商圈擁抱新消費,一定能迸發出無窮的新活力。(記者 張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