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落知秋,思念愈濃。9月6日,瀋陽天山墓園“寄思于生·沐光而行”2025中元節公益節地禮葬活動溫情啟幕。活動以禮儀承載思念,以綠色踐行初心,為每一份牽掛的生命,搭建起溫暖而莊重的安放之所。
活動現場 攝影 張琪
本次活動由瀋陽市精神文明辦、瀋陽市民政局、渾南區精神文明辦、渾南區民政局、渾南區國資局等單位聯合主辦,瀋陽福園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瀋陽天山墓園有限公司共同承辦,活動現場匯聚百餘位來賓,大家懷著肅穆與緬懷之情,共赴這場關於思念傳承與文明祭掃的特殊約定。
全體默哀 攝影 張琪
活動在“思親禮祭”環節拉開帷幕。現場來賓共同觀看了短片《思念,從此不同》,短片將對故人的深切思念與新時代殯葬文明的責任擔當融為一體,引發在場人員強烈共鳴;隨後,家屬代表上臺分享與親人的過往點滴,深情誦讀家書,字裏行間滿含對生命的敬畏、對故人的追思,也表達了對主辦方推行文明祭掃模式的認可與感謝。儀式上,生態葬家屬獲頒榮譽證書,這不僅是對家屬踐行綠色殯葬理念的肯定,更是瀋陽推進殯葬生態化改革、倡導文明祭掃的生動見證。同時,活動還引入數字告別技術,通過科技手段為家屬搭建與故人“對話”的橋梁,讓每一份思念都得到鄭重安放。
“愛歸自然”禮葬環節 攝影 張琪
儀式結束後,“愛歸自然”環節在生態安葬區有序開展。禮儀人員懷著肅穆之心護送靈骨至安葬點位,伴隨著撒落的花瓣,骨灰緩緩融入自然。這一過程,不僅實現了從傳統“入土為安”到現代“歸綠為美”的理念轉變,更彰顯出主辦方深耕生態殯葬領域的初心、推動殯葬行業綠色轉型的責任與擔當。
家屬放荷燈 攝影 張琪
最後,500盞承載著思念的荷燈被依次放入水中,順著水流緩緩漂向遠方。這一幕,既是思念的溫暖集結,更是心靈的深情寄託,生動詮釋了主辦方以文明方式傳遞溫暖、守護思念的責任擔當。
瀋陽天山墓園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經理王建國表示,中元節作為緬懷故人、寄託哀思的傳統節日,焚燒祭品是以往常見的祭祀方式。然而,這類陋習不僅容易污染大氣環境、影響市容環境衛生,還存在引發火災等安全事故的風險,與現代文明生活理念相悖。此次活動以“荷燈祈福”替代傳統祭掃陋習,既是推進移風易俗、摒棄不文明祭祀行為的具體實踐,也是共建安全文明家園、共享寧靜舒適生活的重要舉措。
下一步,瀋陽市民政局將持續深化殯葬領域改革創新,加大生態殯葬理念的宣傳普及力度,推動全市殯葬事業朝著更綠色、更文明、更具溫度的方向發展,為建設和諧宜居的城市環境注入更多民生力量。(文 張翊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