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整形外科成功應用“DSA引導下介入栓塞聯合外科手術”精準治療技術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5-09-09 17:59:20

  “耳朵後面總嗡嗡響,晚上根本睡不好,工作時也老走神。”42歲的張先生(化名)向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中國醫大一院”)整形外科醫生訴説了困擾。5年前,他發現右耳後長了個搏動性包塊,包塊慢慢變大,還自帶“轟鳴聲”,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近日,中國醫大一院整形外科脈管畸形治療亞專業組冷冰副教授團隊用“DSA引導下介入栓塞+外科手術”的組合療法,成功幫張先生解決了難題。

  張先生的情況並非普通腫塊。冷冰副教授接診後,結合問診和影像檢查,確診他患的是“右耳後動靜脈畸形”。這種脈管畸形十分少見,是生長髮育中基因或細胞突變導致的血管結構異常,常出現在頰、頸、眼瞼、唇、舌或口底等部位,位置深淺不一。更棘手的是,它病變範圍廣,容易累及重要器官且復發率高,加上患者個體差異大、血管走行不規則,手術時還可能面臨大出血風險,想精準根治並不容易。

  為了最大程度減少出血、保留皮膚、縮短瘢痕,冷冰副教授團隊為張先生制定了“兩步走”方案,並聯合多學科力量攻堅。手術當天,第一步先由介入治療科配合,在DSA影像引導下做血管造影,精準找到耳後動脈分支並完成栓塞——這一步相當於提前“阻斷”病灶的供血,為後續切除掃清障礙。當影像顯示張先生耳後包塊的搏動明顯減弱,血流量大幅減少,皮膚張力也松了下來,團隊隨即開展第二步:外科微創手術切除瘤體。

  切除時,冷冰副教授團隊用了“邊壓迫邊切開”的方法,既能完整保留表面皮膚,又能精細結紮供血動脈。整個手術很順利,出血量和切口瘢痕都控制到了理想狀態。術後,張先生恢復良好,切口瘢痕癒合整齊,之前困擾他的“轟鳴聲”徹底消失。(文 馬靜)

編輯:楊薇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