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處於地瓜旺盛生長期,大連普蘭店區大譚街道400畝地瓜長勢喜人,地瓜藤蔓沿著壟臺肆意鋪展,濃密的枝葉間已然能瞥見藏在土中的薯塊輪廓,透著勃勃生機。按此態勢估算,基地畝産可達5000斤,400畝地瓜預計將於10月份成熟,總産量將達200萬斤。
今年,在大譚街道地瓜産業聯合黨委的引領下,街道下轄的八個村(社區)緊扣“抱團發展”主線,攜手打造出總面積400畝的出粉地瓜種植基地。
如今,基地裏的“濟薯11”地瓜長勢尤為喜人,這向好長勢既離不開科技種植的助力,更源於品種的精準優選。基地全程採用覆膜滴灌技術,地膜鎖墑防草、滴灌帶精準補水,比傳統漫灌省水高效,讓薯塊長得勻實瓷實。由於加工粉條需選用高澱粉品種的地瓜,為挑出適配品種,街道黨工委書記挂帥,率黨員技術骨幹“先鋒隊”奔赴秦皇島,白天穿梭種植基地與農戶交流經驗,夜晚圍坐研討對比品種特性,經多輪篩選,高澱粉型“濟薯11”最終脫穎而出。
大譚粉條在當地一直有著較好的口碑,冬天裏大譚粉條成了幾乎家家必備的食材。這400畝基地産出的地瓜,將於11月集中打粉,12月進行粉條加工,按照産量200萬斤地瓜來估算,預計可加工産出35萬斤粉條。扣除種植、加工等成本後,八個村(社區)集體總收入預計可達100萬元左右。這份凝聚著八村合力的“土地答卷”,正朝著豐産增收的目標穩步推進,黨建引領下的“紅色動能”,正通過這片生機勃勃的土地逐步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共富希望。(文 楊連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