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第二十五屆“村長”論壇在朝陽市建平縣萬壽街道小平房村開幕。來自全國“三農”領域的專家學者、村幹部及村企代表500余人齊聚一堂,圍繞“共謀鄉村振興、同築共富之路”主題展開廣泛交流和深入探討,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助力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
論壇開幕式 供圖 建平縣委宣傳部
論壇開幕式上,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顧秀蓮通過視頻致賀辭。國務院參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黨組成員、副主任杜鷹,原農業部黨組成員、總經濟師畢美家,原國家旅遊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希欽出席並講話。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國村莊》雜誌主編宋洪遠主持開幕式。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原部長葉興慶,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名譽會長、江蘇省江陰市華西村黨委書記吳協恩出席。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會長、江西省南昌市進順村原黨委書記羅玉英出席並致辭。朝陽市委副書記、市長老顏武出席並講話。朝陽市委常委、副市長孫永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順蘭,市政協副主席劉學軍,省農科院副院長劉振雷,省農業農村廳國際合作處處長馬世林出席開幕式。建平縣委副書記、縣長陳景泉致歡迎辭。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馬賢軍、縣委副書記劉波出席開幕式。
全國知名村莊代表、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各位副會長,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中國特色村、中國幸福村、少數民族村莊代表和返鄉創業青年村幹部、大學生村幹部代表參加會議。
朝陽建平小平房村 供圖 建平縣委宣傳部
近年來,朝陽市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將其作為回應群眾期盼、改善農村環境、發展鄉村産業、推進鄉村治理、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舉措,啟動“四個一”美麗鄉村建設,全力打造1個先鋒村、10個精品村、100個示範村,帶動1254個整治提升村協同發展。以建平縣小平房村為引領,眾多特色村落紛紛涌現。
建平縣地處遼寧西部,位於遼、冀、蒙三省交界,是連接東北與華北地區的重要樞紐,盛産30余種優質綠色有機雜糧,糧食産量連續8年穩超20億斤,有“工業味精”之稱的膨潤土儲量佔亞洲總量的二分之一,被譽為“中國雜糧之鄉”和“中國膨潤土之鄉”。建平縣還承載著中華文明的悠久根脈和革命精神的紅色基因,是“全國文明城市”。牛河梁紅山文化作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古國時代第一階段的代表,被譽為“中華文明發端地”。
小平房服務中心 供圖 建平縣委宣傳部
在主論壇上,葉興慶、吳協恩分別圍繞論壇主題作報告。小平房村黨委書記錢學余分享了該村的發展經驗。小平房村始終堅持“發展新型集體經濟,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動搖,在做大做強工業基礎上,不斷拓展農業和旅遊業,推動一二三産業深度融合,形成礦産品精深加工、南果梨種植産業、農副産品深加工和文化生態旅遊觀光四大主導産業。該村積極學習借鑒“千萬工程”經驗,統籌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構建了涵蓋教育、養老、醫療等多元化保障體系,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弱有所扶,先後榮獲“全國文明村”“全國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村”等榮譽稱號。
9月9日當天,第二十五屆“村長”論壇分別舉行“新形勢下鄉村振興的新路徑”分論壇和“農村電商與品牌推介”分論壇。
“對話名村官”環節 供圖 建平縣委宣傳部
“新形勢下鄉村振興的新路徑”分論壇上,各地名村代表作精彩演講,分享村莊發展的新理念、新路徑以及在黨建引領、産業發展、鄉村建設等方面的好經驗、好做法。在“對話名村官”環節,“名村官”分別講述了各村的基本情況、産業振興的實踐探索和創新做法,一起探討村莊産業發展的新思路、新模式。
現場直播品牌推介環節,村書記以“主理人”身份上陣 供圖 建平縣委宣傳部
“農村電商與品牌推介”分論壇以“書記代言”為核心支點,聚焦農村電商實戰經驗與直播創新模式,通過“數字賦能·電商破局”農村電商經驗分享和“品牌強農·書記出鏡”現場直播品牌推介兩大環節,探索農産品品牌化與鄉村産業升級的新路徑,為鄉村振興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實踐樣板。
“村長”論壇由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主辦,是我國農村基層幹部相互交流互鑒的全國性平臺,被譽為“中國‘村長’的奧林匹克”。二十多年來,論壇始終緊扣“三農”問題,圍繞國家“三農”工作重心設定主題,為推動農業農村全面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文 馬麗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