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71個重點項目陸續開工,總投資超1300億元 瀋陽發起項目建設“秋季攻勢”
沙場秋點兵,決戰勢如虹!
9月9日上午,在首衡·瀋陽國際農産品交易中心項目現場,瀋陽市舉行2025年秋季重點項目開工動員大會。隨著總投資超1300億元的171個重點項目陸續開工,瀋陽發起了項目建設“秋季攻勢”。
結構優,産業帶動效應顯著。總投資320億元的中國能建瀋陽風光制氫融合生物質綠色醇油基地等主導産業項目達114個,數量佔比近七成,總投資881.5億元。
動能新,發展引擎穩步增強。62個高端裝備、新能源、航空等新質生産力項目,數量佔比近四成,總投資688.2億元。
品質高,重大項目引領作用突出。中一東北國際醫療科技産業城項目等3個100億元以上項目,總投資達858億元;首衡·瀋陽國際農産品交易中心等3個50億元至100億元項目,總投資190億元;賽輪新和平(瀋陽)輪胎等7個10億元至50億元項目,總投資142.9億元。
此次瀋陽秋季開工項目中呈現出的特點,將進一步推動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增強産業韌性和競爭力,有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集聚發展,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提升城市産業能級。
強勁的“秋季攻勢”,既是瀋陽市全力以赴打好打贏三年行動決勝之年決勝之戰的關鍵之策,也是穩定預期、提振信心、激發活力,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務實之舉。
瀋陽市始終緊扣“高品質”主線,圍繞“謀立推建産”關鍵環節,以全週期服務跑出“瀋陽速度”。
從實施重點項目“謀劃儲備一批、招引簽約一批、開工建設一批、竣工投産一批”滾動推進,到“看謀劃儲備、看招引簽約、看投資進度、看竣工投産”,聚焦“簽約落地率、資金到位率”,搭建比拼賽道;從推行市領導包保重大項目機制,再到項目建設問題分類管理、分級辦理,瀋陽市以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為項目高品質建設保駕護航。
“各級政府在規劃審批、要素供給等方面都給予了最優質的服務。特別是在立項審批過程中,讓我們深刻體會到了瀋陽的速度與溫度。”在項目開工現場,首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米亞林感慨道。
首衡·瀋陽國際農産品交易中心項目約3000畝,總投資額90億元。項目將打造東北地區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現代化程度最高的農産品交易平臺,建成後吸引數百家産業鏈上下游龍頭企業集聚。
大項目帶動性強、輻射面廣,瀋陽市在招商中注重其“補鏈、延鏈、強鏈”作用,“大抓項目、抓大項目”,提升産業競爭力。
賽輪(新和平)項目打造年産330萬套全鋼子午線輪胎、2萬噸特種輪胎的智慧化生産基地,這將為瀋陽汽車及裝備製造産業提供高效的配套支撐。賽輪(瀋陽)輪胎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漢軍説:“目前,公司已啟動廠內設備清點工作,並倒排工期,全力確保今年年底第一條輪胎順利下線。”
秋光正好,攻勢正酣。眼下,瀋陽各重大項目正搶抓建設“黃金期”朝既定目標全速挺進:總投資67.9億元的王家灣冰上運動中心項目地上混凝土主體結構施工順利如期完成,力爭10月底實現暖封閉;總投資100億元的寶馬全新動力電池項目年底前開展試生産;總投資137億元的沈飛新工廠項目總裝車間已於今年6月部分投産。
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瀋陽已開復工2353個重點項目,年度計劃投資近2000億元,開復工率達78.4%。其中,新開工項目達847個,續建項目為1506個。下一步,瀋陽市將持續把項目建設作為推動瀋陽振興發展的重中之重和最關鍵著力點,全力掀起項目建設新熱潮,以高品質項目支撐高品質發展,為打好打贏決勝之年決勝之戰、加快實現瀋陽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提供堅實支撐。(記者 陶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