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第三屆遼寧校企協同科技創新夥伴行動暨高校科技成果東北地區對接活動在瀋陽市舉行。
活動現場 攝影 黃非
活動由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發展中心、遼寧省教育廳、瀋陽市人民政府等單位共同主辦,以開放、創新、融合、發展為主題,匯聚全國90余所高校。300余名高校科研團隊、技術經理人代表,500余家企業、科技服務機構參加活動。
活動探索性開展了高校科技成果超市體驗、企業需求高校競標、大學生創新創業市集等內容,推介發佈高校高價值科技成果700余項,展示大學生創新創業作品300余件,組織近百位高校專業技術經理人現場推介成果,撮合交易。
高校科技成果超市現場對接洽談 攝影 黃非
高校科技成果超市現場對接洽談 攝影 黃非
“此次推出的高校科技成果超市,將具備産業應用場景與市場前景的科技成果集中展示,加速推動其轉化為現實生産力。”市科技局科技成果轉化促進處處長宗丹介紹,與常規科技成果展示活動不同的是,此次展示按照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製造、新能源、生物製造、現代農業、智慧文創等六大領域進行分類展示,便於有需求的企業按領域高效對接,大幅提升供需匹配效率。
此外,參與主體突破了地域限制,除遼寧省內高校外,更匯聚了全國多所高校的優質科技創新成果。通過推動這些成果與遼寧本地産業需求深度融合,將為遼寧産業企業的轉型升級與智慧化賦能提供有力支撐。
除了實體展區的科技成果展示外,市科技局還同步搭建線上展示平臺,打破傳統線下活動“單次舉辦、暫態展示”的局限,讓科技成果得到常態化呈現與持續推廣,為供需雙方的長效對接提供有力支撐。
高校科技成果展示 攝影 黃非
“通過高校科技成果超市,我們可以更好地把科技成果和科技産品推介出去。”東北大學科研院副院長李暢介紹,學校篩選並展出了57項科技成果,現場就有七八家企業表達了進一步對接洽談的意向。“部分企業還將自身實際技術需求作為招標項目,各高校都可以憑藉科研實力投標競價。這一模式不僅能精準解決企業發展中的實際問題,更能推動我們高校深度融入科技創新與社會發展進程,充分發揮高校在科研攻關、技術突破方面的核心優勢,實現校企雙方互利共贏,助力遼寧科技創新發展。”
簽約儀式 攝影 黃非
活動期間,一批高校科技成果在瀋陽落地轉化,其中東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吉林大學、瀋陽理工大學、瀋陽工程學院等5所高校與東北華能、華潤電力、遼寧省華順熱力集團等企業簽訂合作協議,落地轉化重大科技成果9項,合作交易額突破1億元。
本次活動充分發揮高校作為科技創新策源地的重要作用,通過搭建産學研深度融合與校企精準對接平臺,推動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雙向奔赴,促進高校科技成果儘快落地轉化為現實生産力,服務區域經濟高品質發展。(文 黃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