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鄰裡鬧點矛盾,總是説不清道不明,就吵起來。現在好了,治保主任一來、法律顧問一到、紅歌小曲一聽,問題很快就捋順了!”家住大連市普蘭店區蓮山街道水門子社區的王姨近日逢人便誇。
鄰裡和諧的背後是蓮山街道在基層治理中由治保主任、“四所一庭”和街村兩級廣播站聯動調解機制組成的“三道防線”,讓鄰裡糾紛調解煥發新活力,調解成功率同比上升65%,“鄰裡和睦、守望相助”的和諧畫卷在轄區內徐徐鋪展。
在蓮山街道的調解體系中,治保主任充當著“第一道防線”的角色,被村民親切地稱為“活地圖”。一旦發現鄰裡糾紛苗頭,他們會第一時間介入,憑藉人熟、地熟、事熟的優勢,用嘮家常、講情理、唱小曲的方式化解小矛盾、小摩擦,把很多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前不久,水門子社區水前屯兩戶村民因宅基地邊界問題吵得不可開交,村治保主任沈大哥當天就帶著卷尺到現場,一邊對照老宅基地證,一邊結合村裏的老規矩耐心勸説,説和後還給大家唱了個“小曲”,不到半天時間,兩家人就握手言和。
公安派出所、司法所、法律服務所、綜治辦和法庭這“四所一庭”的聯動,則為複雜糾紛調解提供了“硬支撐”。對於治保主任難以化解的疑難糾紛,蓮山街道會迅速啟動聯動機制,由司法所牽頭,聯合派出所民警、法庭法官等專業力量共同介入。前不久,轄區內兩戶居民因房屋漏水問題引發長期糾紛,不僅吵到了社區,還差點動了手。街道得知後立即啟動聯動調解,司法所工作人員講解相關法律規定,派出所民警還原現場情況,法官從司法角度給出建議,最終兩戶居民達成和解,漏水問題也得到妥善解決。據統計,自聯動機制深度運行以來,轄區複雜糾紛化解週期平均縮短了40%,居民滿意度大幅提升。
街村兩級廣播站則成為了“調解鄰裡糾紛”的“擴音器”,也連成了矛盾調解的“暖心橋”。每天清晨和傍晚,街道廣播站裏都會傳出親切的鄉音,除了播報政策法規,還會結合真實的調解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鄰裡相處的道理,成了轄區居民茶余飯後的“調味劑”。通過廣播站循環播放,讓居民在潛移默化中增強法治意識和鄰裡情誼。
從“小事不出村”到“大事共化解”,蓮山街道通過“三道防線”的深度融合,構建起“事前早發現、事中共化解、事後維持住”的鄰裡糾紛調解新格局。今年以來,共解決信訪、12345、群眾意見等70余件,治保主任聯合“四所一庭”共同參與解決33件,街村兩級廣播站累計播放民風民俗、案例趣事、美好家風、紅色歌曲等內容5000余分鐘,居民對調解滿意度也得到了有效提升。(文 楊連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