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行走在大連市普蘭店區的鞍子河上游河畔,垂柳依依拂岸,清澈的河水潺潺流淌,兩岸景觀錯落有致,不時有居民漫步休閒、憑欄觀景,儼然一幅“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生態畫卷。這正是普蘭店區豐榮街道深入開展水利綜合治理、助推文旅融合發展、持續增進民生福祉的生動寫照。
今年以來,豐榮街道以河道綜合治理為重要抓手,統籌水安全、水環境、水生態建設,不僅築牢防汛安全屏障,更拓展了親水文旅空間,切實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與安全感。
豐榮街道堅持“防汛先清障”,針對大沙河長山寺村河段等重點區域,投入專項資金7萬元,組織專業隊伍開展專項整治,累計清理影響行洪的樹木及雜物50余處,有效疏通河道“主動脈”,顯著提升行洪能力。同時,街道不斷完善應急保障體系,規範儲備編織袋、救生衣、抽水泵等15類防汛物資,嚴格落實“河長+水管員”雙巡查制度,確保問題早發現、早處置,全力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
治理河道,並非一清了之,更在於生態修復與景觀提升。豐榮街道始終將河道治理與文旅發展緊密融合,在全國文明村杏花村,投入200多萬元進行綠化美化,通過對2000米杏花河道進行綜合整治、加固堤壩,臨水側栽植垂柳、榆葉梅,背水坡種植黑松、海棠,形成“春賞海棠秋觀柳”的濱水景觀帶。同時,持續對鞍子河、大沙河等流域開展生態化改造,緊扣“古蓮故里”底蘊,將其定位為古蓮文化生態景觀帶的核心骨架;融入豐榮本地“紅色文化”“農耕文化”等多元脈絡,串聯起“向日葵花海”“龍潭禪寺”“種子博物館”等特色節點,著力打造獨具豐榮辨識度的“文化IP”。
河道綜合治理,已然成為串聯生態保護、文旅發展與民生改善的關鍵紐帶。下一步,豐榮街道將持續深化河道長效管護機制,依託古蓮文化與河岸生態資源,打造沉浸式微度假文創集合地,進一步將水生態優勢轉化為文旅發展的澎湃動能、民生幸福的堅實依託。(文 楊連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