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集聚創新資源 促進産學研融合 瀋陽全力打造新材料産業發展高地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實驗室內,中國科學院特別研究助理項目獲得者姜夢培博士正專注地操作一套特殊裝置。陽光下,漂浮于水面的新型漂浮二氧化鈦材料正悄然將廢棄塑膠分解並轉化為主要成分為乙醇的液體燃料。
劉崗研究員科研團隊攻克的這項光催化塑膠重整技術,無需腐蝕性溶液預處理,新型漂浮二氧化鈦對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常見塑膠,實現光催化效率提升10—100倍。這項變革性成果的問世,為低成本塑膠垃圾資源化提供了具有競爭力的“瀋陽方案”。
近年來,瀋陽錨定先進材料、冶金建材、石油化工三個産業鏈方向,積極營造優質創新生態,打造新材料産業發展高地,為航空航天、積體電路、高端裝備、汽車等産業發展築牢基礎支撐。在創新平臺量質雙提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産業園區建設、科技型企業引育等方面全面發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
瀋陽圍繞新材料産業加速建設高能級平臺,集聚各類創新資源,促進産學研深度融合,加快産業發展。新材料領域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等各級各類創新平臺達到194個,其中國家級創新平臺4個。
依託金屬所建設的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是我國首批組建的6個國家研究中心之一,在高性能金屬材料、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先進複合材料等的前沿探索與工程應用方面成果豐碩。今年3月,瀋陽市政府與金屬所簽署共建區域性材料科技創新高地協議後,已推動金屬所與32家在沈企事業單位開展44項合作項目。
近年來,瀋陽市運用“揭榜挂帥”、聯合攻關等形式,累計攻克技術問題107個,研發形成新産品、新工藝等75項。
連日來,瀋陽聚盛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研發人員持續開展新能源汽車電池包新型超強韌防護涂層的力學性能測試。企業總經理劉建邦介紹,企業研發的聚新型超強韌防護涂層是塗料界的“黑科技”,僅需在電池包下底殼涂覆厚度3毫米的新型超強韌防護涂層,就能承受250焦耳能量的落錘衝擊。與進口材料相比,其斷裂伸長率提高200%,拉伸強度提高50%,在輕量化、高強韌、抗衝擊、高耐磨、耐腐蝕等性能上實現全面超越。
截至目前,瀋陽市新材料産業類園區已達到7個,成為産業集聚發展的核心載體。
東北地區首個以生物化工命名的産業園區瀋陽生物化工園正在康平縣加快建設。園區規劃面積4.48平方公里,設有五個功能分區。目前,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總投資320億元的瀋陽市風光制氫融合生物質綠色醇油示範項目正式簽約。
位於法庫縣的瀋陽非金屬新材料産業園,已集聚相關領域企業15家。遼寧省輕工科學研究院精密鑄造用陶瓷輔材産業化項目已經投産,為航空航天用精密鑄件的生産提供關鍵性輔助耗材。
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瀋陽以新材料産業為強勁引擎,聚焦金屬材料研發、生産、應用優勢,針對産業鏈“堵點”問題,依託省重大專項“高端裝備用金屬材料創制”,省財政投入科研經費2億元,企業配套3.8億元,推進實施23項新材料技術攻關任務,其中瀋陽市實施18項。到2025年年底,瀋陽市新材料産業規模有望突破730億元。(記者 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