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州日报  >> 第9200期 >> 002版 要闻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适中  缩小
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我省转办第十八批群众信访举报件 涉及福州市47件 垃圾清理更及时 居民生活更舒适 高新区集体出行可“打公交”了 五大服务为货车司机减负 呵护绿水青山 建设生态家园 分段围挡 减少扬尘 公告 福州市12345热线轮值单位领导接听电话通告 编辑

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


呵护绿水青山 建设生态家园


福州“加减”结合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

本报记者 蓝瑜萍

2023.12.11

  

  呵护绿水青山 建设生态家园

  

  栖息在闽江河口湿地的鸟类。本报记者 林双伟摄

  冬日暖阳下,漫步于长乐闽江河口湿地,游林观景、赏花逗鸟,目之所及皆是美景。

  “这里空气清新、候鸟翔集,和过去的臭不可闻截然不同,现在来这散步也是一种幸福。”市民陈先生对整治后的闽江河口湿地赞不绝口。

  闽江河口湿地实现生态蝶变,展现了福州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的决心。近年来,福州始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加减”结合,构筑起一道道坚实的生态屏障。

  针对水域污染,福州重点从控污入手,大力开展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在全省率先制定《福州市入河排放口整治技术导则(试行)》,通过排查、监测、溯源、整治等多种方式,进一步遏制陆源污染入河下海。

  “过去,闽江河口湿地保护区内的水质一度受到上游陈塘港、二刘溪流域印染、养殖及生活污水等因素影响;如今,通过对陈塘港、二刘溪进行截污、清淤等综合整治,汇入保护区的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郑航说。

  而在保护修复过程中,除了对生态环境中的污染源做“减法”,相关部门也在积极地做“加法”,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的“容量”——

  让青山更绿。今年,福州投入近2000万元改善重点区域林相,推动高速公路、铁路、国道沿线一重山的绿化“升级换代”;率先建立四级林长制体系,创新“林长巡山”机制,采用智慧巡护系统,筑牢管控防线,持久夯实护林责任。

  让碧水更清。福州深化落实河湖长制,推行湾(滩)长;从闽江、龙江流域到近岸海域,再到分支溪流、沿街沟渠,将水环境整治贯穿其中,昔日黑臭内河如今旧貌换新颜。

  此外,福州还通过增殖放流等方式为闽江等水域增添新生力量。自2013年起,福州在近岸海域、闽江流域等水域,累计组织投放各类水生生物苗种超70亿尾(粒),包括鲢鱼、鳙鱼、大黄鱼、花鲈等20多个品种,对水域生态进行有力补偿。

  保护好生态,生态也会有所回馈。历经一场声势浩大的“水上拆迁”后,闽江闽清段上游逐渐恢复往日的秀美,周边乡村渔民退养上岸,在岸边搭起了小屋,谋得另一种出路——发展起休闲垂钓。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流连于此,不仅为鲜美江鱼,更奔着秀美的江景、清新的空气而来,在青山绿水中获得有别于闹市的新体验。

(全文共969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