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我再不上前线,可能再也没有机会去抗疫了。”

大观新闻
2021年11月07日 00:19


图片


我有经验,让我去。

科里的女同志孩子都挺小,我孩子已经上大学了,没啥负担,我去最合适。

……


图片

11月4日

随着庄河发现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大连再度打响了抗击新冠肺炎的战“疫”

11月6日

市卫健委再次组织

市内11家医院1100名医护

赶往庄河支援核酸采集工作

图片


“资深”大夫主动请缨

当仁不让


11月6日凌晨5时,又一批核酸采集的百人团队从大连市中心医院出发前往庄河。这批人有医生、护士、感染管理、后勤保障人员等,其中20人的医生团队有几位专家特别引人注意。

该院泌尿外科57岁的主任医师李天明是他们中年龄最大的一位,这位马上面临退休的“资深”大夫主动请缨,他的理由是:“我再不上前线,可能再也没有机会去抗疫了。”朴实的理由让大家动容。
接到通知后,医院手足外科副主任任远飞立即表示:“我是科主任,还是我去吧。”这支医生团队平均年龄42岁,虽然他们没有护理团队年轻有活力,但是他们却沉稳和坚定地“挡”在疫情面前。
图片


医护人员感受到了

庄河市民的理解与关爱


11月6日凌晨4时,天色还未亮,由2辆大巴车载着集结来自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各科室共100余名医护人员组成的核酸采集队伍从医院出发,奔赴庄河各街道、社区进行入户核酸采样工作,只一天采集标本人数就在3万例左右。

图片
由于防控情况发生变化,待采样人员多,采集方式几乎都变成入户采集。有些医护需要爬到顶楼,到达时气喘吁吁,早已汗流浃背,汗水蒸发成水珠打在防护面罩上,身上厚重的防护服不知何时全部湿透。
图片
“我们100人分了50个组,在各个社区进行采集,主要负责以户为单位进行户采,就需要爬楼。从七楼到一楼,再从一楼到七楼,逐层挨家挨户的采集。”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护士长纪代红说,早已过了中午饭点了,大家还在楼上干活,饭还没吃上。在劳累的采集中也伴随着温馨的画面,入户时有位小女孩手持“白衣天使欢迎您,庄河加油”的画板,令医护人员非常感动,也有暖心的便利店老板为医护者提供免费食物和水……这都使医护人员极大感受到了庄河市民的理解与关爱,更增添了大家战胜疫情的信心。
图片

人停机器不停

后方实验室高效运行

“前方的队伍在采集核酸,后方医院检验科本部、方舱实验室和分子检测中心三处的核酸检测仪也处于人停机器不停的状态。”大连市中心医院业务副院长王守权说,医院车辆管理办公室的负责人已经40个小时没有合眼了,所有的外采标本要第一时间运回医院及时检验,车辆24小时内分时段往返于大连和庄河。赶上高速大雾的时候,司机视线不好仍坚持小心翼翼慢速行进,因为他们知道车上运送的标本意味着什么。医院检验科李志又是好几天没回家了,他说:“我们方舱实验室的人员分成3组,每组10-12人,根据标本接收量随机调整人员安排,总之所有检测机器是24小时不停机的。”

图片
据了解,目前该院已累计完成庄河外采标本19507管合计89077人次。同样,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核酸检测实验室里,实验室人员日以继夜地工作着。医院车队也一直在往返运送标本,每日数趟,由于大雾路况不好,今日凌晨1时才归来。
图片

文字: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张丽霞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徐琳
美编:秋菊
校对:王涛
责编:王阳
图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大观新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