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蕪湖:雨耕山舊時光新地標

2024-09-20 18:15:20  來源:蕪湖新聞網  編輯:趙瀅溪

蕪湖:雨耕山舊時光新地標

鳥瞰雨耕山

蕪湖:雨耕山舊時光新地標

中國雨耕山文化産業園

蕪湖:雨耕山舊時光新地標

雨耕山保留了大量西洋建築

  一座有歷史的城市是幸福的,雨耕山就是蕪湖這份幸福的一個“注腳”。高低錯落、紅窗綠廊的老建築們,見證百年曆史滄桑變幻,又“搖身一變”成為新時代的潮流地標。誰是它們曾經的主人?如今的它們又有怎樣的蛻變?

  “禹耕山”是個“動詞”

  雨耕山又名“禹耕山”,相傳大禹導中江時,曾經親力親為,在這座山下躬耕土地,為天下范,因而得名“禹耕山”。時過境遷,不知從何時起,“禹耕山”被人們寫成似乎更加婉轉浪漫的“雨耕山”,一直延續至今。

  雨耕山位於原吉和街(今長江中路)與新蕪路交界處。昔日登臨雨耕山巔,西眺長江,南望青弋江,兩江交匯處的景觀盡收眼底,不失為登高望遠、寄情山水的好去處。

  諷刺小説《儒林外史》的作者吳敬梓就曾在雨耕山留連。清光緒進士、曾任徽寧池太廣分巡道道臺的袁昶(1846-1900)在蕪湖時,也賦詩云:“山似巨靈曾擘破,石聞顛米欲施鐫。戈頭箭鏃耕還出,絮影花光舞欲旋。”記敘他登臨雨耕山的所見所思。

  雨耕山是塊寶地

  光緒二年(1876)蕪湖開埠,區位優越、環境清新的雨耕山寶地很快引來外國人的青睞。自1887年起,英國、法國和西班牙等國家在此興建了大量西洋建築。

  特別是1889年,英國人在雨耕山頂建造了一幢兩層樓的領事官邸。根據記載,這棟建築坐北朝南,建築面積700多平方米,佈局合理,造型典雅,具有典型的西洋建築風格,室內設有辦公室、臥室、餐廳、廚房和衛生間,雙層門窗,每個房間都裝有火墻及壁爐,舒服華麗,技藝精巧。至今,經歷了135年的風雨,這幢建築依然完好無損,矗立在雨耕山上。

  1935年,蕪湖天主教第二任主教蒲盧從國外募捐,在雨耕山旁建立了安徽私立內思高級工業學校,從此雨耕山與文化教育有了很深的歷史淵源,安徽工程大學、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合肥工業大學北校區等都是從該校分化而設。

  雨耕山是個景區

  2012年,經蕪湖市人民政府批准,雨耕山地塊被打造為“中國雨耕山文化産業園”,經過兩年多的規劃與建設,于2014年10月23日正式建成開放。

  産業園佔地面積55畝,建築面積約7萬平方米,地面上擁有近2萬平方米的4幢西洋古建築群,地下擁有由原防空洞改造的酒窖,集觀光、體驗、科普、休閒、娛樂、購物于一體,先後被評定為安徽省級文化産業示範基地和國家4A級旅遊景區,成為蕪湖文創旅遊的新地標、新亮點,吸引著南來北往的遊客。

  褪去歷史的喧囂,那份舊時光的韻味愈發濃厚。9月18日傍晚,記者重走雨耕山,畢加索廣場上各種創意店招閃爍,酒吧、火鍋、潮玩、檯球等網紅店舖五花八門,活力滿滿。再順著描畫航空人物和撞色幾何圖形的臺階拾級而上,就到了內思劇院和禮堂,絳紅色的百葉窗將復古感拉滿,如今這裡經常舉辦各種活動,如燭光音樂會、美學沙龍、親子舞臺劇等等。

  山頂上,昔日的英官邸變為一家創意餐廳,墨綠色的大門,苔綠色的露臺圍欄,星星點點的爬山虎與垂落窗外的綠蘿互不干涉,隱約可見內部木質的旋轉樓梯。現在,這裡是親朋聚會、休閒下午茶的好去處。

  雨耕山是個“網紅”

  一棟棟充滿歷史感的建築訴説著往昔的故事,而各種文化創意産業的入駐,則為雨耕山增添了現代與時尚的氣息。現在,好拍、好玩、好逛、好吃的雨耕山已經是遊客們眼中的“網紅”打卡地。

  來自南京的蔣新月背著復古的徠卡相機,在雨耕山進行“復古攝影city walk”,“我選了好幾個角度,拍英官邸的時候,建議站在走廊上,也可以站在臺階的紅色愛心牌子前,這樣拍攝更有電影感”。

  來自馬鞍山一高校的徐偉告訴記者,他走的是“潮玩暢飲city walk ”,雨耕山的小排檔、日咖夜酒,還有電玩小屋、劇本殺小店,都是他的打卡地。

  還有來自河北的肖一凡,從蕪湖古城順著沿河路走到雨耕山,一共走了3.2千米,接下來還要去十里江灣公園。“我是按小紅書上推薦的‘濱江人文city walk’走的,雨耕山很讓人驚喜,整體氛圍有趣又鬆弛,以後會帶朋友和家長來‘二刷三刷’。”

  大江晚報記者 程茜 文 許誠 攝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