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借國際港口合作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國際在線2014-10-16 14:53:20

  新華網深圳10月16日電(記者馮璐)中國交通運輸部國際合作司副司長任為民在深圳表示,港口在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進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沿線國家和地區間的港口投資建設運營合作,是未來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方向。

  任為民是在第九屆中國(深圳)國際物流與交通運輸博覽會上作上述表述的。由中國交通運輸部、深圳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第九屆物博會14日至16日在深圳舉行。展會迎來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300多家參展商以及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0萬人次的專業觀眾和採購商,共尋發展共贏之路。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3年10月訪問東盟期間提出的倡議,其核心內涵包括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和民心相通。“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成了當前中國推進國際合作與發展的“一帶一路”戰略構想。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大體路線有兩條:一是從中國的沿海經南海、馬六甲海峽,到印度洋、地中海;另外一個是從中國沿海,經南海,經過印尼群島,到南太平洋,國際合作範圍包括海洋科考、漁業、旅遊業、資源開發等。”任為民認為,海上運輸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不可或缺的支柱,港口的作用主要就體現在其作為陸地與海洋的介面、海運貿易活動發生的中心、海上絲路的節點等方面。

  據介紹,港口合作正逐漸成為中國與港口國家交往的一種重要方式。在國際港口的投資建設運營合作方面已有許多成功的案例,如中國企業已經投資建設和運營了斯裡蘭卡科倫坡港集裝箱碼頭以及希臘比雷埃夫斯港集裝箱碼頭等。此外,深圳港也已經與全球14個重點港結成友好關係,下一步還將繼續拓展友好港的範圍。

  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兼港航管理局局長劉曉華説,在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廣東將積極強化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地區的通道建設,形成一帶一路齊頭並進的互利格局,打造全程物流服務體系,並在鞏固現有港口良好合作的同時,加強與東南亞、中東、西非等新興市場的港口聯繫。

  全球物流協會首席執行官基蘭·林表示,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構想下,深圳港或可發展成為亞洲地區的中轉港,為東南亞及歐美等國家進出口貨源服務。深圳港依託前海的扶持政策,可充分利用海陸空基礎設施優勢,發展海鐵、海空等多式聯運,成為歐美與東南亞等地的中轉中心,形成與新加坡的比較優勢。

  在任為民看來,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個大的框架下,未來港口佈局應該有3個特點:世界級大港大多數位於海上絲綢之路的沿線;有眾多的世界級的石油、鐵礦石等資源裝卸港;沿線還有眾多的地方和區域性港口。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義桅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對海上貿易以及能源通道安全的需求逐漸增加,港口合作正是中國根據現在的需求開闢的一種新型的“雙贏”的全球化方式。同時這些建設好的港口也可以為所在國和國際社會提供便利,中國未來必然還將繼續加強與相關國家的港口合作。

[編輯:王丹丹]
 
返回頂部進入桌面版

國際在線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0102006

京ICP證120531號 京ICP備0506489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14

網站運營: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