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肢體語言的秘密

廣州日報2014-11-17 09:17:20

奧巴馬肢體語言的秘密

奧巴馬訪問甸 擁吻昂山素季

  各國領導人每次在國際舞臺上碰面都會産生無數話題。近日連續召開的APEC北京會議、緬甸東盟峰會和澳大利亞G20峰會提供了另一個觀察角度——領導人的肢體語言。領導人在會場上看似不經意的一個肢體動作,都可以給外界提供難得的飯桌談資,這當中肢體語言最豐富、外界議論最多的當屬奧巴馬。

  正如人們早已熟知的研究成果所示,在信息傳達過程中,單純的語言只發揮7%的功能,聲調起到38%的作用,而體態、表情等身體語言卻傳遞了55%的信息,而且因為身體語言往往是下意識的舉動,因此更為真實、可靠。西方領導人大多深諳此道,他們通常都是運用身體語言展現自身魅力和影響他人的高手。

  最近幾十年的美國總統們,絕大多數都是肢體語言的高手,演藝圈出身的美國前總統裏根是高手中的高手。當年裏根競選總統,他正是憑藉微笑、手勢等肢體語言,再加上高超的演技,向選民展現出自信、沉著、堅定的領袖形象,因而擊敗了知識和智力上勝他一籌的杜卡基斯。另一位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同樣深諳此道。和克林頓有過私下接觸的人無不盛讚他是位“純爺們兒”,舉手投足間都給人權威和力量之感,同時不乏親和。

  按説奧巴馬也應是一位肢體語言的高手。2008年大選他能擊敗希拉裏、麥凱恩這樣的大佬,一個重要的制勝法寶就是演講技能與肢體語言的魅力。筆者曾有機會近距離觀摩奧巴馬的演講,確實能感受到他在這方面有很高天賦,比如他常用小跳步的走路姿勢,讓他顯得充滿活力。但另一方面,奧巴馬在一些外交場合的肢體語言,似乎並不是很得體,比如他與英拉、昂山素季等女性政治家在一起時,一些過於親昵的舉動,往往在這些東方國家引發不小的爭議。

  奧巴馬這些充滿爭議的肢體語言,是偶然的不拘小節,還是帶有明顯的政策信號呢?恐怕大多數人的意見是傾向於後者。或許很多人不知道,美國總統在公開場合幾乎每一個動作,都曾在白宮形象顧問的建議下,經過仔細的演練。形象顧問也一直是奧巴馬所倚重的重要助手。

  至於這些肢體語言該如何解讀,當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起碼奧巴馬本人,也確實喜歡注意對手的肢體語言。2013年,奧巴馬就曾罕見地公開談起普京的肢體語言,“他(普京)就是那樣懶散(的人),看起來就像坐在教室後面無聊的孩子。”   

  對肢體語言的解讀,只能是飯桌上的談資嗎?答案當然不是。實際上,早在上世紀90年代,美國就開始有計劃地研究各國領導人的肢體語言,美國國防部的研究部門長期從事一項對領導人肢體語言與決策過程關係的研究,研究對象包括俄總統普京。美國國防部曾坦率地承認,他們研究各位領導人的肢體語言,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其決策過程。

  既然五角大樓都這麼坦率了,那我們是否可以反過來這樣理解:研究好奧巴馬的肢體語言,可幫助外界更好地了解其決策過程?(李明波)

[編輯:王瑞芳]
 
返回頂部進入桌面版

國際在線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0102006

京ICP證120531號 京ICP備0506489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14

網站運營: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