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霧霾京津冀三地聯防聯控仍需“做好功課”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韓曙、陳雨):在防治霧霾方面,京津冀地區可以説是“同呼吸、共命運”的整體,往往一個地區的污染會迅速擴散到整個區域。為加快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去年三地公佈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決定加強三地在防止大氣污染方面的聯防聯控。經過一年的建設,京津冀大氣污染的聯防聯控取得了一定進展,但也仍面臨著多重挑戰和問題。
在京津冀推進區域一體化過程中,防治大氣污染成為三地率先開始行動的課題之一。在三地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公佈後,環保業內人士的第一個感覺就是各方之間的交流開始增多。今年,三地開始著手搭建信息共享平臺,區域內各省市的大氣治理信息將在同一個平臺上交流,包括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信息、工作中的管理經驗與科研成果、執法情況、預警預報情況,全部都放到一個平臺上。談及這一平臺,北京市環保局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協調處處長李立新説:“它最大的好處是什麼?一句話概括的話,就是互相借鑒好的治理經驗和好的方法。比如説標準的事兒,比如我們提標了,原來可能要宣傳完了,河北知道了,天津知道了,或者是我們某次碰上了,他們會知道北京有這麼個好的東西,或者是他們定期到我們這兒來一次交流一下,現在有了這個東西,就可以第一時間知道了,我的東西就給他。”
與此同時,三地還在積極共同對PM2.5展開科研,通過長期跟蹤和分析,為用科技手段防治霧霾打下基礎。在天津已經建立了一個大氣污染防治的新技術交易平臺,京津冀地區的許多企業和部門都利用這一平臺來在技術上進行交易。天津節能環保技術超市運營管理部部長桑換新説:“今年我們一共搞了20多場推介會,對接了企業1000多家,簽約實施的是30多家,有合作意向的是200多家。以天津的為主,京津冀地區河北省也有些地方企業過來找技術。我們這裡的接待量,每週都有兩次,我們用供應商的方法實現了價格合理、方案合理、還有服務到位的形式。”
然而,三地的聯動畢竟剛剛起步,目前看來效果仍舊不夠突出。由於三地情況各不相同,在防範大氣污染的問題上,一個突出的障礙是標準並不統一。例如在機動車標準上,北京已經于去年率先實施了京V標準,而河北省還在實施國IV標準;在排污費徵收的問題上,北京和天津也遠遠高於河北地區。專家指出,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説,京津冀三地要真正實現大氣污染的聯防聯控還需要從執行統一標準開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表示:“統一排放標準目前是大勢所趨,河北省目前在排污費徵收方面還沒有進行改革,而北京和天津的排污費標準提高了8—20倍,改變了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狀況,而河北省因為經濟條件達不到,排污費的徵收仍然沒有改變,這就不可避免的出現了污染企業在河北,要解決這個問題,京津冀地區應執行統一的環境品質標準和污染物排放標準,從環境保護的角度應該是這樣的。”
不過,許多專家都曾經指出,由於京津冀地區發展不平衡,使得執行環保標準所付出的代價差距很大,並將由此産生許多衍生問題。對此常紀文表示,要真正實行京津冀地區聯手控制大氣污染,還需進行一些基礎性的“補課”:“霧霾的防治涉及到京津冀還有其它一些地區的經濟利益,一談到區域的經濟利益這個問題就比較棘手。我們現在談京津冀地區一體化有一個邏輯上的缺點,就是沒有區分各自的權利和義務,沒有把各自的責任界定清楚,首先應該界定京津冀三地大氣污染的排放責任,誰的份額大,誰的責任大,要明確這個之後才能進行京津冀一體化,現在這方面的功課是不足的,需要現在補。”
不過,常紀文也指出,減少排污的代價應該由多方共同承擔,例如河北省減少工業生産的排污,應該適當地得到部分補償:“比方説從經濟的角度來説,河北省作出了很大的犧牲,北京和天津應該給與他們很大的補償。這個補償的形式可以以工程援助,北京市支援河北省的一些工程,比方説修高速公路、學校、養老院,或者在河北北部地區進行一些工業型的資助,也可以按照年的形式給與資金援助,當然,北京也可以把一些好的企業搬到河北去,以這種形式進行支持,我認為都是科學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