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大跌背後是沙特和美國的博弈

國際在線2014-12-16 16:14:19

  油價

  最近國際油價下跌成為了世界輿論關注的焦點之一。紐約油價和布倫特油價分別收于每桶57.81美元和61.85美元。相對於今年6月的高點,目前價格已接近腰斬。

  今年年中前油價一直在反彈,背後推手正是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包括克裏米亞危機、敘利亞內戰、“伊斯蘭國”組織大舉挺進伊拉克等。

  當前油價下跌所帶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從經濟層面看,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以及歐洲經濟步履蹣跚,使需求增長受到抑制。

  在油價下跌的關鍵時刻,改變供求關係,賣家很重要。當前主要産油國中,伊拉克巴不得多賣石油來賺取外匯,伊朗因經濟制裁而行動不便,俄羅斯等國依賴石油收益,減産幅度有限。在此背景下,作為石油産油“老大”的沙特,一言一行也就顯得十分關鍵。如果沙特憤然倡導減産,那麼國際油價很可能會在短時期內逐漸回升,畢竟國際油價在未來的一定時間內還是要看中東國家的態度而動。

  不過沙特最近一系列表現卻讓人有些看不透,沙特在一系列的國際會議上都不斷發聲:“不減産!”儘管不差錢,但是這種看似“自廢武功”的行為在世人看來還是有點匪夷所思:難道沙特真的不在乎石油下跌的這點錢麼?

  沙特當然是在乎的。不過沙特在乎的不是現在的錢,更在乎的是另一個日益強大的競爭對手:美國。自2009年美國頁巖油革命以來,美國的産油量不斷上升,除了自用之外,還出口到海外。技術革新帶來了美國能源市場關係的變化,美國由過去最大的原油進口國慢慢轉變為原油出口國。國際能源署甚至在今年6月預測,到了2020年美國有望躍升全球最大産油國。

  目前國際油價暴跌是因為在全球經濟低迷的情況下,需求本來就不高,但以美國為首的頁巖油業産量不斷上升,加劇了油市場的供過於求現象。如果美國繼續擴大頁巖産油量,那麼勢必對於傳統産油國造成毀滅性的影響。所以對於沙特來説,當期最大的“市場敵人”不是低油價,而是以美國主導的頁巖革命所帶來的新一波的能源分配格局。

  然而頁巖開採也有一個弱點,那就是開採成本相對較高,而這也就成為了沙特希望遏制對美國頁巖推廣的“制勝法寶”。沙特的如意算盤是讓油價繼續下跌,以便讓成本較高的頁巖油業者無以為繼;當前開採一桶頁巖的成本大概在60美元左右,因此如果長期維持原油低價,勢必打擊頁巖開採者的積極性。一旦競爭者減少了,供應量也會隨之下降,油價即可回升。到那時候,沙特再坐擁原油定價權,原油的價格再漲上去,也就沒有了競爭者。

  沙特與美國之間的“油價”之爭,其實是傳統産油工業與新興産油工業之間的博弈,涉及到的是政治地緣的變動,更是涉及到未來國際力量的新對比。油價大跌的背後,不僅僅有著傳統産油國心中為“跌價”而“肉疼”的心情,更有打壓“頁巖産油國”的冷冷殺氣(王晉)

[編輯:蔣麗麗]
 
返回頂部進入桌面版

國際在線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0102006

京ICP證120531號 京ICP備0506489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14

網站運營: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