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療防疫隊在尼泊爾災後防疫中做到四個第一
災區外景
國際在線報道(特派尼泊爾記者 王琦):尼泊爾內政部10日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尼泊爾強烈地震已造成8019人死亡,17866人受傷。尼泊爾救援人員表示,當地山體滑坡和雪崩拖延了救援速度。而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尼泊爾強烈地震發生後,先後有132支醫療隊趕到尼泊爾,但成建制的專業開展衛生防疫工作的,只有中國政府醫療防疫隊。
採訪中國政府醫療防疫隊隊長陸林
5月10日,加德滿都的最高氣溫是30度,記者在尼泊爾行政學院校內找到了中國政府醫療防疫隊的十幾座帳篷,陸林隊長和他的戰友們已在這裡堅守了12天。陸林説,災區的衛生防疫工作其實剛剛開始,從目前監測的情況看,災區發生腹瀉、痢疾、傷寒等腸道傳染病的風險較高,防疫壓力巨大,“第一,整個災區的清潔飲用水還不能保證供應;第二,隨著氣溫增高,本身就是傳染病,尤其是腸道傳染病流行的季節;第三,據我們調查的33個安置點來看,環境衛生、垃圾處理還需加強。更重要的是,全國傳染病的檢測和控制能力還比較脆弱。”
採訪中國政府醫療防疫隊隊員孫曉東
4月29日抵達加德滿都的中國政府醫療防疫隊是中國政府派出的第二支醫療隊,由59人組成,85%以上的成員參與過多次災後防疫工作,其專業涵蓋了流行病學、實驗室檢測、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預等。據已是第10次參與災後衛生防疫工作的陸林介紹,除了與尼泊爾衛生部、軍隊、流行病研究院、國家實驗室、尼泊爾6個從事疾病控制的專業機構以及世界衛生組織建立的6+2聯合工作機制外,中國防疫隊還和尼泊爾國家實驗室建立了聯合檢測中心,迄今為止已檢測超過190份標本,其中飲用水標本超過140份。檢測結果不容樂觀,“水仍是災區的突出問題。我們從不同的環境採樣,送到實驗室,主要開展20項指標的檢測,最重要的是微生物,即裏面致病菌的含量,從我們的檢測來看結果不容樂觀,存在因為飲用水污染導致腸道傳染病的風險。”
中國防疫隊6人特遣隊乘直升機前往距離中尼邊境樟木口岸僅60公里的辛杜帕爾喬克村
為了能留下一支不走的防疫隊,中國防疫隊還培訓了890名當地防疫人員,並和各方聯合組成4個流行病工作組,分佈到14個重災區去開展現場流行病調查和採樣檢測工作。在最遠的重災區之一、距離中尼邊境樟木口岸僅60公里的辛杜帕爾喬克村,特遣隊隊員孫曉東説,雖然遇難者的遺體已被村民埋在了較遠的地方,但死亡的牲畜仍會造成疫病傳播,“特別是些動物屍體,就埋在家附近的田地裏面,挖的坑也不是特別深,裏面也沒有像國內那樣撒一些石灰來處理,直接挖個坑埋進去就可以了。這肯定是危險的,因為它腐爛以後,對土壤和水都有威脅。當地人帶我們到每個掩埋點,進行高濃度的次硫酸鈉的處理,一是對環境消毒,二是掩蓋一些氣味。”
小紅旗位置為中國防疫隊到達過的距離中尼邊境樟木口岸僅60公里的辛杜帕爾喬克村
孫曉東説,這次救援經歷讓他非常難忘,因為當地老百姓對他們非常感激,“那些村民在停機坪附近等著,特遣隊的人員一下去,那些人馬上圍過來,感覺特別激動。他們説,我們這支特遣隊是第一批到達那個地方的救災人員,不管小孩還是大人都説CHINA,都説中國。”
污染嚴重的河流
陸林隊長也自豪地表示,通過近兩周的工作,中國政府醫療防疫隊在尼泊爾災後防疫中做到了四個第一,“第一,唯一為尼泊爾方面提供風險評估報告和技術方案的一支醫療隊;第二,唯一在災區建立飲用水和傳染病監測實驗室,具備檢測能力的醫療隊;第三,唯一為尼泊爾方面較大範圍的培訓人員,培訓了將近900人的醫療隊;第四,在災區唯一建立了6+2聯合工作機制的國外醫療隊。”
中國防疫隊在災區進行消殺工作
此外,在此次抗震救災行動中,一些民間防疫隊同樣不懼疫病,深入災區。陸林隊長認為,未來政府和民間救援力量應進一步互動和整合,以發揮更大的力量。
中國防疫隊帶來的部分消毒設備
衛生防疫宣傳畫
中國防疫隊與尼泊爾民眾合影
中國政府醫療隊營地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