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反華遊行示威背後:受西方媒體歪曲煽動

新華網2015-07-06 13:10:30

土耳其反華遊行示威背後:受西方媒體歪曲煽動

  據新華社新華國際客戶端報道,近日,土耳其境內發生多起針對中國政府的遊行示威活動,其間一些在土中國遊客受到襲擾。中國駐土耳其大使館5日發佈旅遊提示,提醒在土中國公民注意加強安全防範,切勿接近或拍攝遊行隊伍,儘量減少單獨外出活動。

  參加遊行示威的都是什麼人?土耳其人對中國人不再友好了嗎?現在去土耳其真的很危險嗎?新華國際客戶端告訴你。

  【示威者為啥抗議?】

  據外媒報道,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4日因“中國少數民族待遇問題”發生示威抗議活動,期間示威者在旅遊景點托普卡普皇宮外,將一群韓國遊客當作中國人,並圍攻他們。直到防暴警察趕到,才救出這些遊客。

土耳其反華遊行示威背後:受西方媒體歪曲煽動

  新華社駐安卡拉記者鄒樂報道説,當地時間5日13時許和16時左右,部分土耳其激進的民族主義者再次在我安卡拉大使館門前抗議。土耳其警方為保證使館安全,已連續多日在抗議時持防爆盾和武器維持秩序。土方並在使館正門口停放大客車,安排警力24小時在附近值守。

  分析人士指出,中國民族政策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生存狀態長期受少數西方媒體的歪曲報道,關於新疆自治區“齋月禁令”的傳聞和小撮煽動分子蠱惑人心,導致了近期土耳其的反華抗議事件。

  【事態為何惡化?】

  事態是如何發展到這一步的?鄒樂介紹説,從6月18日進入齋月開始,少數土耳其媒體引用外媒關於新疆禁止部分穆斯林“封齋”的報道,隨後相關報道在推特、臉譜等社交網站被熱炒。部分土耳其民族主義者更是拋出所謂的“中國警方毆打、殘害維吾爾族婦女兒童的圖片”在社交媒體上熱傳,土耳其主流媒體隨後也進行了相關報道。

  經過各種歪曲報道的煽動,土耳其國內的反華情緒迅速上升。近年來,土耳其的民族主義思潮有所抬頭。在此次議會選舉中,持比較激進的民族主義思想觀點的民族行動黨獲得約16%的人投票支持。據當地媒體報道,該黨的一些激進青年組織如“中心理想”組織,是示威活動的主要組織者之一。

  中國駐土耳其大使館2日發佈聲明説,境外有關媒體和相關人士聲稱新疆禁止穆斯林在齋月期間封齋並履行宗教儀式等説法,與事實完全不符。齋月期間,新疆宗教和諧有序。

  中國政府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對普通信教群眾在齋月期間的封齋、聚禮、吃齋飯等活動不干涉,充分尊重信教群眾正常習俗和各地以往形成的習慣;對清真餐館齋月期間是否正常開門營業充分尊重經營業主的選擇。

  對於身在境外的中國公民,外交部6月也通過駐相關國家使館向當地中國公民發出通知,提醒尊重當地齋月習俗。

土耳其反華遊行示威背後:受西方媒體歪曲煽動

  【土耳其還能去嗎?】

  一名常駐土耳其的中方人員在他的微信朋友圈發狀態説:請各位親友同事近期避免或減少往來土耳其,土耳其近期正處在選後的組閣期,處於臨時政府狀態,所以難有作為。目前,除各種遊行示威外,已有中餐廳被砸,中國遊客被打。 一年多來在中國遊客中形成的“土耳其熱”,有望突破歷史的中國遊客數量,都將因此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出現倒退。

土耳其反華遊行示威背後:受西方媒體歪曲煽動

  土耳其發生的這些情況與該國的政治局勢有一定關聯。土第25屆大國民議會選舉6月7日落幕,結束了執政黨正義發展黨(正發黨)2002年以來一黨獨大的局面。鄒樂對新華國際客戶端分析説,新政府形成前看守政府決策過程放緩,難以採取有力的政策措施,是抗議事件難以得到有效控制的原因之一。

  對於土耳其未來政局走向,鄒樂説,土耳其未來政局走向有三種可能:在總統授權後,正發黨將與其他政黨談判,尋求聯合組閣;如果正發黨與其他政黨談判失敗,第二大黨共和人民黨有可能與民族行動黨和人民民主黨談判,商討由三個政黨組建聯合政府;如果總統授權後45天仍未組閣成功,土耳其將再次舉行議會選舉。目前土耳其各黨派還在就組閣進行磋商,新政府處於難産狀態。 

  鄒樂説,大部分土耳其人熱情好客,相當友好,也十分歡迎中國遊客。畢竟,旅遊可以給他們帶來經濟利益,旅遊業也是土耳其政府大力推廣的産業。他建議,如果中國遊客來土旅遊,在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要注意安全,避免前往市中心等熱鬧場所、我駐土耳其總領館等敏感地區。前兩天就曾發生中國遊客因為拍反華遊行照片而被毆打事件。在土的中國公民權也都收到了使館的告誡,建議最近幾天不要單獨外出。

  最後,附上一些比較重要的聯繫方式:

  土耳其報警電話155、急救電話112

  我駐土耳其使館領保協助電話:+90-5388215530

  我駐伊斯坦布爾總領館領保協助電話:+90-5347322512

  我駐伊茲密爾總領館領保協助電話:+90-5384658296

  外交部全球領保與服務應急呼叫中心電話:+86-10-12308或+86-10-59913991(記者杜白羽,編輯王豐豐,新華國際客戶端獨家報道)

[編輯:顏觀潮]
 
返回頂部進入桌面版

國際在線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0102006

京ICP證120531號 京ICP備0506489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14

網站運營: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