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姚貝娜和張萬年對立起來 不是個好選擇

國際在線2015-01-19 09:15:12

  把姚貝娜和張萬年對立起來 不是個好選擇

  近兩天,有人把歌手姚貝娜和老將軍張萬年這兩位逝者拉到一塊兒説事,説“戰功赫赫的原軍委主席張萬年逝世了無人問津,一個內地二線的女歌手死了,卻轟炸了我一天的朋友圈!打一輩子仗還不如去唱了首歌……這個社會已經畸形到這種地步!悲哀!”同時,據説軍方也有一些朋友對上述情況感到很憤怒。然後,網上出現了形式多樣的論爭。

  爭論雙方的文章我都看了一些,不謙虛地説,就我看到聽到的信息來看,我覺得正方和反方都沒説到點兒上。所以我就有了衝動也想來説幾句。

  為什麼説這個現象很正常

  有人説這兩件事沒有可比性,想以此來反駁那種把這兩件事拉到一塊兒來對比的觀點。我覺得這是徒勞的,也是沒有説服力的。人家已經在把這兩件事作強力對比了,你還説沒可比性,這也太虛弱了吧,廣大不明真相的群眾自然就會覺得你沒理。你必須順著他的路子,好好比,跟他講道理,然後也許群眾還能在對比中對事情的是非曲直辨明一二。

  我對這件事的觀點很鮮明:姚貝娜去世引起的社會關注度高於張萬年逝世,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不能由此就得出“這個社會很畸形”的判斷。

  為什麼我這樣認為?我的理由有兩個。

  首先,同樣是去世,“屬性”不一樣

  姚貝娜去世時多少歲?媒體報道説是33歲。

  張萬年老將軍去世時多少歲?官方報道説是87歲。

  我們當然希望老將軍能夠長壽再長壽,但按照一般觀念,説87歲逝世是“善終”,這應該可以得到絕大多數人認可吧?但33歲因病去世,無疑屬於典型的“英年早逝”。

  一邊是 “英年早逝”,一邊是 “善終”。暫且拋開別的因素不談,這兩種不同屬性的“去世”,哪個更容易引起人們的關注呢?前者的受關注度高於後者,這應該是一種正常的社會現象吧?能因此就説這個社會“畸形”了嗎?

  試想一下,假如剛剛去世的姚貝娜是一位87歲的老歌手,人們對她去世的關注度應該不會像現在這麼高吧?

  其次,社會狀態決定社會關注度

  這裡所説的“社會狀態”是就“和平狀態”還是“戰爭狀態”而言的。

  在每個社會裏,不同職業的人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在不同的社會狀態下,各個職業所發揮的作用的重要程度可能是有變化的。

  單就歌手和軍人這兩個職業而言,在和平年代和戰爭年代,它們各自發揮的作用、扮演的角色,會是不同的。一個歌手與人民生活的關聯度,在和平年代應該是高於在戰爭年代的;同樣,一個軍人與人民生活的關聯度,在戰爭年代應該是高於和平年代的。我想,我這裡説出的,應該是一種正常現象,而不必要被扣上“輕視軍人在和平年代的作用”或者“過河拆橋”的帽子。

  那麼,在我們現在這個和平年代,是歌手離老百姓的生活更近還是軍人離老百姓的生活更近呢?答案應該是很清楚的。然後,人們更願意關注與自己的生活關聯度更高的人和事,這個規律,大概也不會有人不認同吧?

  把姚貝娜和張萬年對立起來 不是個好選擇

  作為一名資深“軍迷”,我對張萬年老將軍的履歷和戰功有一些了解,心中很是崇敬。而作為一個對綜藝節目沒有興趣的人,筆者沒有看過姚貝娜參與的任何節目,但作為媒體人,我知道她是個人氣很旺的歌手,而且,這幾年一直熱度不減。為了烘托張萬年老將軍的作用和地位,造成強烈的反差效果,某篇文章故意把姚貝娜説成是“二線歌手”,這個作法我認為是不好的,因為這既不符合事實,更容易製造無謂的社會矛盾,何必呢?有事説事,有理説理,不好嗎?

  我想,對姚貝娜那些粉絲來説,或者對那些稱不上粉絲、但知道她是個優秀歌手的人來説,近幾年一直處於綜藝前沿的她突然離世,可能就好像一個昨天剛剛來過你家的朋友今天突然就去世了,你的關注度自然會比較高,唏噓、感嘆、痛惜,這些都免不了。我想,這種關注和表達,即使劃不到“正能量”的圈裏,但起碼也説不上是“負能量”吧?有理由非要加以貶斥嗎?

  張萬年老將軍功勳卓著,但他的逝世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離得畢竟有點遠。老百姓對姚貝娜的感覺可能是“親切”,對張萬年老將軍,那感覺可能就是“崇敬”。雖然看似老百姓有點“慢待”老將軍,但我覺得,在這件事上,沒必要上綱上線地對老百姓作那種帶有政治色彩的苛責吧?

  另外,我們依然可以作一個假設。最近,在南海或東海,為了保衛我國神聖的海域或島礁,我軍一位年僅33歲的高級軍官在率領部隊與敵方激烈對戰的過程中英勇犧牲。我想,假如這樣的事真地發生,廣大人民對此的關注度大概不會低於這次對姚貝娜去世的關注度吧?

  説完了我的兩點理由,覺得還有些與這個話題有關的話想表達。

  一點提醒:愛國的同時 冷靜、理性很重要

  雖然我不贊成通過對比姚、張兩位逝世引起的社會反應來指責社會畸形的這種作法,但我對相關文章中所表達的愛國情懷還是讚賞的。作為一個自認為愛國程度不低的人,我在這裡想提醒的是:愛國當然可貴,但分析事情一定要冷靜、理性,這樣才可能更接近事情的真相。同時,把張萬年的軍委副主席的職務寫成軍委主席,這樣的失誤還是儘量不要發生為好。

  一聲責問:幹嘛這樣拉仇恨?

  我要表達一點對那些對姚貝娜使用了不恭言辭的人的不滿。前面説了,筆者是一個媒體人,每天盯著各家網站看的時間那可是真不少。自從姚貝娜出了名,我沒發現網上有以她為主角的負面新聞。不但沒有負面新聞,臨終,她還捐獻了眼角膜。在她去世的第二天,她的眼角膜就已經移植到了一位四川涼山小夥兒的眼睛上。大家都知道,在我們國家,願意捐獻遺體或器官的人那是很少的。這是多麼正能量的事啊!寫這篇文章之前,筆者看了一組角膜運送並移植的圖片,若干滴眼淚因感動而落下。然後,我想到這兩天有的人在對比她和張老將軍去世引起的不同社會反響時竟然使用了“戲子”一詞來稱呼她!我本來想甩出一句罵人話的,想想,還是儘量平和地問這個人一聲吧:你於心何安啊?

  一點建議:試著像林大林那樣看問題

  最後,我還想對那些表示憤怒的軍方朋友説幾句話。

  其實我想説的不是我自己這會兒製造出來的話,而是一位軍人的話,這位軍人是很多年前一部電視劇裏的角色。這部電視劇名叫《凱旋在子夜》,講的是上世紀80年代對越自衛還擊戰的事。

  一位曾在前線浴血奮戰、名叫林小林的軍人,有次回北京,看到城市的生活場景,感到非常憤怒。於是,他對另一個軍人,好像是他哥林大林吧,説,我們當兵的在前線出生入死,沒想到後方的人成天在歌舞昇平!

  然後他哥跟他説,你想想,我們軍人的使命是什麼?我們在前方出生入死,難道不就是為了後方的人能夠安心地歌舞昇平嗎?我們看到他們能夠歌舞昇平,我們應該高興才是啊!(大意啊)。

  這番話,當時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至於今天還記得。

  軍方朋友對張老將軍去世的事受網民冷落的情況感到很憤怒,這一點不難理解,不過,這些朋友是不是也可以試著像林大林那樣看待這個事情呢?

  而且,其實,這些天我注意到,很多網站對張老將軍的逝世和他的戰功都是作了不少報道的。(張霽蒼)

[編輯:蔣麗麗]
 
返回頂部進入桌面版

國際在線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0102006

京ICP證120531號 京ICP備0506489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14

網站運營: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