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藥品無兒童劑型 兒童服用減量成人藥存隱患
中國聾兒康復研究中心的專家指出,我國7歲以下兒童因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聾的數量多達30萬人,佔總體聾啞兒童的比例30%~40%。一名兒科醫生則提醒家長,兒童用藥首先要求的就是安全性,因此平常給兒童用藥,應儘量遵醫囑服用,家庭常備兒童藥品也應與醫生充分溝通能。
兒童用藥安全,正成為社會關注焦點。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聯合進行的“兒童安全用藥大調查”顯示,我國兒童不合理用藥高達12%~32%,兒童用藥不良反應發生率約12.9%,約是成人的兩倍。
兒童用藥到底存在哪些問題?國家食藥監局相關數據顯示,我國3500多種化學藥品製劑中,供兒童專用的不足60種,90%的藥品沒有兒童劑型。適宜兒童的劑型,例如粉末吸入劑、栓劑、糖漿劑、滴劑、氣霧劑等,所佔的藥品品種數都很有限。
很多藥品説明書及有關文獻,都缺乏兒童用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資料。一些藥品説明書中僅有“小兒慎用或酌減”、“謹遵醫囑”等描述,並未標註明確的兒童適應症和用法用量。有學者對某兒童醫院正在使用的550份藥品的説明書進行分析,發現標注有兒童用法用量的國內和涉外藥品均只有48%,標注有兒童注意事項的國內藥品僅有39%,涉外藥品僅32%。
長期以來,兒童在接受治療和使用藥物時,常被當做“縮小版的成人”。很多患兒家長表示,自己曾給孩子服用過減少分量的成人藥。
這樣的做法會帶來很多問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副院長申昆玲指出,首先,分劑量用藥可能造成藥品用量準確性下降,有人曾對手工分劈藥品的準確性進行檢測,結果有半數以上偏離目標用量的10%。其次,如果不按規格用藥,藥物因拆分會使其穩定性下降。分劑量用藥還會影響藥物的吸收和利用。
我國還存在兒童用藥處方不規範、濫用抗菌藥物等嚴重問題。中國聾兒康復研究中心的專家指出,我國7歲以下兒童因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聾的數量多達30萬,佔總體聾啞兒童的比例為30%~40%。
家長對兒童用藥安全的認知不足,是造成兒童不合理用藥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家長缺乏對藥品的安全儲存意識。全球兒童安全組織與上海強生制藥有限公司發佈的兒童藥物中毒專題報告顯示,70%的家長想起來才檢查,甚至從不檢查家裏的藥品。有些家長把成人藥給小孩用或者擅自加劑量。42%的家長在給孩子吃兩種以上的藥時,不太關注藥物的有效成分。
我國兒科醫師人才缺乏,也導致了兒童用藥問題越發嚴重。據中國醫師協會資料,兒童佔中國全部人口的20%,但中國目前僅有68所兒童專科醫院以及25.8萬張病床。若按發達國家的標準,中國至少還缺20萬名兒科醫師。
近年來,醫藥企業和相關科研機構不斷加大對兒童藥品的研發和推廣力度,但研發速度仍趕不上兒童的用藥需求。國家食藥監局藥品註冊司化學藥品處處長董江萍指出,我國目前兒童用藥研發最大的困難是缺乏臨床試驗基礎。出於倫理方面的考慮,政策規定,新藥不首先在孕産婦以及嬰幼兒身上做臨床試驗。加上知情同意難、試驗者招募難等原因,兒童藥物試驗難以開展。
國家衛生計生委等六部門于2014年5月30日聯合發佈《關於保障兒童用藥的若干意見》,這是近十幾年來我國關於兒童用藥的首個綜合性指導文件。意見從鼓勵研發創制、加快申報審評、確保生産供應、強化品質監管、推動合理用藥等環節,對保障兒童用藥提出了具體要求。
某藥品生産企業負責人認為,國家應在藥品研發的資金、技術上給予支持,提高藥企研發、生産的積極性。同時,建立兒童用藥再評價系統,利用現有藥物資源,通過安全性、有效性、服用劑量等評價,使更多的上市藥品合理應用於兒童,滿足臨床需求。
一名兒科醫生則提醒家長,兒童用藥首先要求的就是安全性,因此平常給兒童用藥,應儘量遵醫囑。家庭常備兒童藥品也應與醫生充分溝通,弄清楚所備藥物的作用、功能,盡可能給兒童選擇兒童專用劑型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