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遷工地上的塗鴉藝術

網絡資料圖2015-01-20 09:02:11

拆遷工地上的塗鴉藝術

  上海康定路在西康路和常德路之間的一塊老房拆遷工地上,竟也和順昌路115地塊一樣,在廢墟上留下了不少塗鴉作品。這些作品風格比較統一,它們充分利用了老房拆遷這一主題,也利用了廢墟自身的環境,創造出品質相當不錯的作品。

拆遷工地上的塗鴉藝術

  藝術家充分利用了地面留下的一堆碎磚,塑造了一個懷抱著破碎的老房子的小女孩形象。女孩頭上的暈影像夢的世界的闡發,也像巨大的陰影在逼近。不知是巧合還是塗鴉藝術家有意為之,畫著女孩右臉的墻壁這裡正好有幾塊凹痕,仿佛是女孩的淚痕,也好像她臉上的傷痕。

拆遷工地上的塗鴉藝術  

  仿佛玩具一般的老房子出現在不少幅塗鴉作品中。這個“夢筆生花”的小女孩背負的是一幢房子。

拆遷工地上的塗鴉藝術

  這個側臥的女子懷抱的也是一幢房子。房子早已是這個城市、這個國家的人們最關心的問題。而在“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的旁邊,鈐著一枚“拆”字印(雖然中間那一點已經模糊淡化)。

  一個紅圈裏的“拆”字也已成為當代中國不少藝術家的靈感。它的現實影響當然比藝術作品要沉重得多——它仿佛一個不祥的符印,鈐在哪就意味著哪的老房子和老街區的毀滅和消失;至於生活于其中的人們的命運,大概也已呈現出無數悲歡離合的活劇了吧。下面這幅作品幾乎佔據了整整一面墻,看上去仿佛兒童畫一般的造型,但是在那三個主要的卡通形象上都蓋有紅色的“拆”字印,這形象讓人聯想到黥面的刑人,抑或是蓋了檢疫圖章後的死豬,與卡通形象本身的稚拙可愛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拆遷工地上的塗鴉藝術

拆遷工地上的塗鴉藝術

拆遷工地上的塗鴉藝術

拆遷工地上的塗鴉藝術

拆遷工地上的塗鴉藝術

拆遷工地上的塗鴉藝術

拆遷工地上的塗鴉藝術

拆遷工地上的塗鴉藝術

  這“拆”字印到處都是。一個身材頎長的少女在滿天的“拆”字印的追逐下,正向一棵大樹的樹洞逃去。但樹洞太小,怎能容納她的身體呢?仔細看,那些“拆”字其實就是從樹上或周圍的樹上結出的果實。“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生命的生長與被“強拆”在這裡構成了絕妙的反諷。

拆遷工地上的塗鴉藝術

拆遷工地上的塗鴉藝術

  這幅作品中,詩意的力量與冰冷的“拆”字構成了更為直觀的衝突。一個小女孩舉著她畫的老房子,老房子正中間,一個鮮紅的“拆”字赫然醒目。“到處皆詩句,隨時有物華。”——反諷是否也構成詩意之一種?

拆遷工地上的塗鴉藝術

  這組作品更讓人動容。它畫在墻角和一扇某種門後頭。四個“拆”字仿佛四朵花的花蕊,它們長出許多長長的觸手,看起來更像某種機械怪物(就像電影Matrix裏面的)。在它們的窺伺下,一個男孩一個女孩蹲守在一扇門的兩邊,好像在等待著什麼,瞻望著什麼,又好像在做什麼遊戲。但門已經拆了,本來“應該”畫著他們的面孔的門板消失了,他們的臉再也看不見,他們之間只剩下一個巨大的空洞……

拆遷工地上的塗鴉藝術

拆遷工地上的塗鴉藝術

拆遷工地上的塗鴉藝術

  有些作品並不太容易看到,因為它們畫在一些已經拆除的房子的內墻上,需要從那些破碎的門洞或窗洞進去,踩過無數的殘磚碎瓦才能看清楚。

拆遷工地上的塗鴉藝術

拆遷工地上的塗鴉藝術

拆遷工地上的塗鴉藝術

拆遷工地上的塗鴉藝術

拆遷工地上的塗鴉藝術

拆遷工地上的塗鴉藝術

拆遷工地上的塗鴉藝術

拆遷工地上的塗鴉藝術

拆遷工地上的塗鴉藝術

拆遷工地上的塗鴉藝術

拆遷工地上的塗鴉藝術

拆遷工地上的塗鴉藝術

拆遷工地上的塗鴉藝術

拆遷工地上的塗鴉藝術

拆遷工地上的塗鴉藝術

拆遷工地上的塗鴉藝術

拆遷工地上的塗鴉藝術

  (文字圖片均來自於網絡)

[編輯:靳松]
 
返回頂部進入桌面版

國際在線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0102006

京ICP證120531號 京ICP備0506489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14

網站運營: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