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叫賣的津巴街頭小販

國際在線2015-01-27 10:40:19

  用生命叫賣的津巴街頭小販

  充氣皮划艇路邊賣 攝影 劉暢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劉暢):在津巴布韋首都哈拉雷交通最繁忙的十字路口,總能看到一群活躍在馬路上的小販,他們冒著生命危險站在馬路中央,高舉著汽車配件、報紙、電話卡、水果,甚至聖誕樹、充氣游泳池、穿衣鏡,在汽車等紅燈的空隙盡力兜售自己的商品。對於處在津巴布韋最底層的他們來説,生活就是在販賣生命。

  津巴布韋這個昔日在南部非洲僅次於南非的富庶國家,擁有非洲最肥沃的土地和受教育水準最高的國民,但近十幾年經濟連年下滑,失業率一度達到85%,財政部長齊納馬薩在2015年的國家預算報告中指出,在過去三年,津巴布韋有4610家企業倒閉,導致55443名工人失業。大量有本事或有門路的津巴布韋人陸續向國外移民,僅南非就有三百萬津巴布韋人滯留。

  留在津巴布韋的大量失業者為養家糊口,只能在街頭擺攤做小生意。更有大膽者將流動攤位擺到了車水馬龍的十字路口。於是,穿梭在馬路上的各式小販成了津巴布韋街頭最顯眼的風景。

  可以賒賬的報攤

  哈拉雷沒有固定的報攤,賣報人都是在街頭叫賣。執政黨的《先驅報》和反對黨的《每日新聞報》是小販們最愛叫賣的報紙。四十多歲的拉烏莫已經在二街賣了二十年的報紙,作為一個資深報紙零售商,他非常自信地説,“大部分老百姓沒錢買報,但我有辦法留住顧客。當我遇到顧客説沒有錢時,我就讓他把報紙先買走,回頭再付錢。而他們也總能把錢送回來。”拉烏莫身邊還帶著一個二十歲出頭的小徒弟科斯塔,他高中畢業後求職四處碰壁,於是也跟著賣起了報紙。科斯塔身手非常矯健,每當車輛停下,他就飛快地穿梭在車輛當中,尋找有意向的顧客。

  為了吸引讀者,拉烏莫和科斯塔每天都會把當天報紙的宣傳頁貼在身邊的電線桿和紅綠燈的桿子上,這樣司機老遠就可以看到當天的頭條新聞是什麼。幾乎每個車流量大的十字路口都會有賣報紙的小販,所以路口的電線桿幾乎都被報紙打扮得花花綠綠。

  他們説,賣一份報紙能有10%的利潤,一天情況好的時候可以買上一百份。賣一張電話卡有8%的利潤,全部加起來一個月能有個五六百美金的收入。這份工作收入勉強能維持家用,但非常辛苦,一年365天,除了週日上午去教堂,他們天天都會來街頭上班。

  用生命叫賣的津巴街頭小販

  電線桿成了報紙廣告欄 攝影 劉暢

  流落街頭的藝術家

  坦烏是一位當地藝術家,他用各種作物的種子和樹皮、草桿貼成表現非洲風情的畫作,配上精美的鏡框,挂在家裏也是一件不錯的裝飾。但這些年生意難做,他沒錢租攤位,只能將作品挂在路旁的大樹上,趁來往車輛等紅綠燈的幾十秒鐘的時間向人們推銷他的作品。坦烏的作品有時可以賣到二十美元一件,但買的人並不多,生意好的時候一天可以賣出兩三件,但也有一天都賣不出一件作品的時候。所以他的收入很不固定,有時三百美元,有時五百美元。

  坦烏住在哈拉雷郊區,由於賣畫難以維持家用,他平時還在家裏種些玉米,養一些雞羊。有時會把家裏養的牲畜拉到城郊來賣,貼補家用。坦烏有兩個孩子,大兒子上了小學,但這個學期已經沒有錢交學費了。他只能給校長説好話,先欠著學費,等有錢了再補上。因生活貧困,三十歲出頭的年紀已顯蒼老。

  游泳池舉著賣

  在borrowdale和churchill兩條路的交匯口,有人扛著游泳圈、充氣游泳池在兜售。三十歲的紹萊已經在這裡賣了7年的游泳充氣玩具,所有這些玩具都是從中國出口南非、再從南非出口到津巴布韋的。別看哈拉雷經濟凋敝,但這個最早由英國人修建的城市幾乎家家的房子裏都有游泳池。

  紹萊説,游泳的充氣玩具非常好賣,每天都可以賣掉幾個游泳圈、兩三個大的充氣游泳池和充氣船。一個月保守估計能掙到七八百美元。最初,他只是一個人扛著游泳圈在街頭賣,後來有些家鄉的朋友來投奔他,生意越做越大,他們還在附近的民房裏找了個庫房儲存這些貨物。

  紹萊説,雖然是街頭買賣,他也是有經營許可證的,前提是每年要給哈拉雷市政部門交150美元。他指了指身邊的同伴説,“他們都沒有執照,有時城管來檢查,會沒收他們所有的商品,將他們帶到警察局,不過交個五美元的罰款,連人帶貨就全放了。”頓了頓,紹萊又補充説,“但如果沒收的是電話卡,他們就沒那麼幸運了。城管會順手把電話卡放進自己的腰包,要是要不回來的。”

  用生命叫賣的津巴街頭小販

  哈拉雷大街上的小販 攝影 劉暢

  最香還是烤玉米

  津巴布韋盛産玉米,所以每到玉米豐收的季節,馬路邊上隔不了幾百米就會升起一堆黑煙,並伴著香味飄出,那一定是有人在賣烤玉米。津巴布韋産的是白色的玉米,個頭碩大而且籽粒極其堅硬,用蒸鍋蒸半個小時都咬不動。這種白色玉米一般是用來磨成粉做saza(玉米麵熬成的糊糊),烤著吃也是不錯的美味。因為籽粒飽滿有韌性,所以烤過後越嚼越香。

  烤玉米程式非常簡單,幾根木頭架起來,點上火,把玉米剝了皮置於木頭之上,一面烤熟了再翻一面,只要五分鐘就能烤好。烤玉米的利潤應該是街邊生意中最高的,市場上一美元可以買到四五個生玉米,而烤好的玉米則賣到一美元兩個,利潤不下百分之五十啊!因為利潤頗高技術含量又很低,所以街邊遍佈玉米攤,從玉米攤的密集程度來看,想靠烤玉米發財卻也很難。

  如今,哈拉雷很多高檔商鋪不是關門就是冷冷清清,倒是這街頭的生意總是紅紅火火。在失業率奇高的當下,津巴布韋人在用自己的智慧與辛勞謀求生存。

  用生命叫賣的津巴街頭小販

  哈拉雷藝術家大樹上賣作品 攝影 劉暢

  用生命叫賣的津巴街頭小販

  哈拉雷主幹道成了小販的擺攤場 攝影 劉暢

  用生命叫賣的津巴街頭小販

  街頭聆郎滿目的商品 攝影 劉暢

  用生命叫賣的津巴街頭小販

  馬路上推銷偶游泳池 攝影 劉暢

  用生命叫賣的津巴街頭小販

  十字路口賣報紙 攝影 劉暢

  用生命叫賣的津巴街頭小販

  在馬路上賣汽車裝飾的小販 攝影 劉暢

  用生命叫賣的津巴街頭小販

  在十字路口推銷各類産品的津巴布韋小販 攝影 劉暢

  用生命叫賣的津巴街頭小販

  最香還是烤玉米 攝影 劉暢

[編輯:趙妍]
 
返回頂部進入桌面版

國際在線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0102006

京ICP證120531號 京ICP備0506489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14

網站運營: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