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衝突下的《查理週刊》慘案

國際在線2015-01-09 16:04:31

圖片默認標題

1月7號是法國一年兩度、最為消費者甚至是全球消費者期盼的打折期的第一天。令誰也想不到的是,購物狂歡剛上演,以巴士底廣場聞名的巴黎十一區,法蘭西共和國的首都核心地帶,竟然發生了極其瘋狂的殺戮,造成12人死亡的慘劇,成為了法國四十年來最慘重的襲擊悲劇。襲擊的發動者,在襲擊過程中表現出了明顯的宗教色彩。據警方透露,犯罪嫌疑人行兇後高喊:“我們已經為先知復仇了”。

之所以會選擇《查理週刊》作為襲擊目標,是因為該刊刊出過調侃伊斯蘭先知穆哈默德的漫畫,甚至是穆罕默德的裸體漫畫,令穆斯林社會非常憤怒,並遭到燃燒彈襲擊。就在事發前,還刊登了諷刺伊斯蘭國家首腦的漫畫。頻繁的侮辱伊斯蘭教和伊斯蘭世界的舉動,在吸引眾多眼球的同時,也將自己推入了危險的境地。

其實之所以法國《查理週刊》遇襲事件影響如此巨大,除了“恐怖襲擊”血腥場面令人震驚外,更重要的是襲擊事件暴露了法國和歐洲各國日益突出的“反伊斯蘭化”傾向。在歐洲各國中不斷發展壯大的“伊斯蘭社團”,讓以傳統歐洲文化引以為傲的歐洲人感到憂心忡忡。歐洲的“穆斯林”與歐洲各國傳統的“西方文明”之間存在著巨大的身份認同上的衝突。在這個背景下,西方社會不斷發生類似于文化遏制的舉措。比如法國立法禁止穆斯林婦女披戴傳統罩袍,要求進行價值觀同化。比利時政府則隨後出臺法規禁止戴頭巾中學生進入各大官方學校,其理由是阻止對穆斯林婦女和女孩的壓制。

與此同時,伴隨著穆斯林人口的擴張,西方極右勢力也迅速抬頭。2011年震驚世人、造成上百人傷亡的挪威爆炸槍擊案和烏托亞島大屠殺,兇手佈雷維克在網上發佈的聲明把矛頭指向了“多元文化主義”和“推動伊斯蘭化”。可以説,當前歐洲內部面臨著傳統“西方文明”和“伊斯蘭文明”為代表的多元文化之間衝突與挑戰。

《查理週刊》襲擊事件起因于該刊秉持的“西方自由傳統”對伊斯蘭文化的侮辱,而最終卻釀成了文化衝突下的慘劇。襲擊事件本身不僅僅顯露出恐怖主義擴散給法國帶來的安全挑戰,更預示著歐洲內部傳統“西方文明”如何處理與多元文化關係的巨大矛盾。(王晉)

[編輯:蔣麗麗]
 
返回頂部進入桌面版

國際在線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0102006

京ICP證120531號 京ICP備0506489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14

網站運營: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