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考報名截止:總數已超百萬 200余職位零報考

中國新聞網2015-10-24 11:15:21

  國考報名截止:總數已超百萬 200余職位零報考

  資料圖:2014年11月30日,2015年中國國家公務員考試開考。圖為山西太原一處國家公務員考試考點,考生們有序入場。中新社發 武俊傑 攝

  中新網北京10月24日電(記者 闞楓)今日18時,2016年度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將截止,截至23日下午17時的統計顯示,本次國考報名人數已超百萬,最熱崗位競爭比已達2568:1。不過,國考報名的崗位“冷熱”不均依舊凸顯,國家公務員局的統計顯示,仍有兩千余崗位競爭程度不足3:1。

  報考總數

  ——報名人數已超百萬 單日增長超20萬人

  按照此前公佈的消息,從10月15日8時開始的2016年度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將於今日18時截止。

  就目前來看,據華圖數據統計,截至23日17時,本次國考報名共有1007963人通過審核,相較于22日17時,報名單日增加超20萬人。

  這超過20萬人的單日增長中,最能吸引考生報名的還是中央黨群機關以及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人民團體和群眾團體,增幅為32.9%。

  距離報名結束還有1天,與去年同期99萬餘人的報名人數相比,目前本次國考報考總數略有上升,但是,由於招考總人數大幅增加,與去年同期相比,目前本次國考的總體競爭比由43:1下降到36:1。

  就具體的崗位來看,目前報名人數最多的崗位是上海邊檢總站的“邊檢站科員”一職,這個共招錄30人的崗位,目前已吸引4624人報名。目前報名人數最多的前十大崗位,它們的報名人數都在1700人以上,除了上海邊檢,這些崗位還分別來自人社部、國管局、外交部、商務部、內蒙古地震局、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和商務部。

  本次國考報名共有15659個職位,招錄27817人,但是,目前報名人數最多的前十大崗位,它們吸引的報名總人數就超過2.3萬人。

  熱門崗位

  ——競爭前十崗位均超“千里挑一” 最熱崗位2568:1

  從競爭程度來看,在本次國考報名即將結束之際,截至23日17時,最熱門崗位的競爭比已達2568:1,這一崗位依舊是人社部下屬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的“技能競賽處(全國技能人才評選表彰辦公室)”。

  本次招錄,人社部的這一崗位的專業要求相對寬泛,包括教育學和經濟管理,學歷要求“僅限本科”。此外,這一崗位還不限政治面貌與基層工作經歷,5:1的面試比例,相對其他崗位4:1或3:1的規定,通過筆試的考生位也相對容易進面試環節。

  競爭熱度排名第二的為內蒙古地震局“科技監測處主任科員及以下”崗位,競爭比例為1841:1。

  競爭熱度較高的前十大崗位中,有三個崗位來自人社部,其餘分別來自內蒙古地震局、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遼寧儲備物資管理局、中直機關工委、國家工商總局、國家海洋局。這十個崗位的競爭比均已超過“千里挑一”。

  華圖教育公考輔導專家分析,從競爭激烈的十大崗位來看,它們大多為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單位和中央國家行政機關省級及以下部門。這些崗位大多要求是本科學歷,專業要求比較寬泛,多數不需要工作年限,這些要求成為很多考生選擇崗位的重要原因,也促使了這幾個崗位的競爭程度持續高熱。

  “冷熱”分明

  ——兩千余崗位競爭比不足3:1 二百餘崗位“零報考”

  雖然報名即將截止,報名總數也已超百萬,但是目前,仍有大量崗位報考人數較少,甚至仍為“零報名”狀態。

  據統計,截至23日17時,仍有253個職位無人通過報名審核,這些崗位主要分佈在一些省份的氣象局、國稅局等。

  就地域來看,“零報名”職位並不僅僅分佈在邊遠地區。另據中公教育的統計,截至23日17時,工作地點在北京的1134個職位中,仍有3個職位無人報考,他們分別是審計署業務司局“14政府審計”職位,國家外國專家局科教文衛專家司“交流處主任科員以下”職位,以及國家衛計委藥具管理中心“財務處主任科員及以下”職位。

  10月23日,國家公務員局考試錄用司專門發佈了一則“關於報考人數較少職位情況”的特別提醒。

  這則“特別提醒”稱,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2016年度考試錄用公務員報名將於10月24日18時結束。據統計,目前仍有部分職位報名人數較少,甚至無人報名。提醒稱,希望廣大考生結合職位特點和自身條件,理性選擇報考職位。

  為了方便考生報名,國家公務員局還匯總整理了截至10月23日8時無人通過資格審查職位和資格審查合格人數比例較低職位的相關信息,並公開發佈。根據國家公務員局的統計,共有2200余個崗位的競爭比不足3:1。

  此外,國家公務員局還提醒稱,“根據以往情況,報名截止前2天報名人數較多,容易導致網絡擁堵。希望廣大考生抓緊時間報名,同時儘量避開報名高峰時段(早9時至11時,晚21時至23時)。”(完)

[編輯:趙妍]
 
返回頂部進入桌面版

國際在線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0102006

京ICP證120531號 京ICP備0506489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14

網站運營: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