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殺申遺進入評審 日本曾屢次反對

京華時報2015-10-06 10:58:31

  世界記憶工程國際諮詢委員會第12次會議在阿聯酋阿布扎比開幕,與會成員將在3天內評審全球各國約90項關於世界記憶遺産的提名,其中包括中國申報的南京大屠殺和日軍強徵慰安婦相關資料。

  記者5日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網上看到,中國申報的兩個項目分別為《南京大屠殺檔案》和《“慰安婦”——日軍性奴隸檔案》,申報時間都為2014年。

  2014年3月,中國國家檔案局以世界記憶工程中國國家委員會的名義,正式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遺産秘書處遞交了《南京大屠殺檔案》和《“慰安婦”——日軍性奴隸檔案》提名錶,相關檔案名錄共11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簡要介紹中稱,《南京大屠殺檔案》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關於大屠殺事件(1937年至1938年);第二部分關於中華民國政府軍事法庭在戰後調查和審判戰犯的文件(1945年至1947年);第三部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機構的文件(1952年至 1956年)。《“慰安婦”——日軍性奴隸檔案》主要包括1931年至1949年關於“慰安婦”的檔案,記錄了“慰安婦”的情況和痛苦遭遇。

  ■解讀

  中國申報的檔案真實可信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曾在2014年6月表示,在《南京大屠殺檔案》中,包括身處國際安全區的金陵女子文理學院舍監程瑞芳日記;美國牧師約翰·馬吉16毫米攝影機及其膠片母片;南京市民羅瑾冒死保存下來16張侵華日軍自拍的屠殺平民及調戲、強姦婦女的照片;中國人吳旋向南京臨時參議會呈送的日軍暴行照片;南京軍事法庭審判日本戰犯谷壽夫判決書的正本;美國人貝德士在南京軍事法庭上的證詞;南京大屠殺倖存者陸李秀英證詞;南京市臨時參議會南京大屠殺案敵人罪行調查委員會調查表;南京軍事法庭調查罪證;南京大屠殺案市民呈文;外國人日記:“佔領南京——目擊人記述”。

  朱成山認為,這批檔案歷史線索清晰、記錄真實可信,檔案資料互補互證,構成了完整的證據鏈,從不同角度真實地記錄了日軍在佔領南京期間對放下武器的中國軍人和平民百姓的大肆殺戮、搶掠財物、姦污婦女的大量罪行,對於研究中國抗戰史、日軍暴行史,有力回應否認南京大屠殺歷史的日本右翼等,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幕後

  日本暗藏心機曾屢次反對

  針對中國將南京大屠殺、“慰安婦”相關文獻資料申請“世界記憶遺産”的正常舉動,日本官方卻一直持反對態度。早在2014年6月,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居然宣稱,要向中方提出抗議,並要求中方撤回申遺。本月2日,菅義偉又在記者會上宣稱:“在日中兩國努力改善關係的時期,中國想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進行政治利用,令人極為遺憾。”

  共同社4日援引日本官員的話報道,日方質疑中國有關南京大屠殺和“慰安婦”檔案的真實性,要求中國撤回申報,但遭到拒絕。

  事實上,南京大屠殺和“慰安婦”的慘痛記憶和深刻教訓,不只是中國人民的歷史記憶,也是屬於世界的歷史記憶,中國相關申遺舉動完全合情合理。2014年6月10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將有關南京大屠殺和日軍強徵慰安婦的一些珍貴歷史檔案進行申報,目的是牢記歷史,珍惜和平,捍衛人類尊嚴。

  值得注意的是,在反對中國正常申遺舉動的同時,日本近年來在申遺過程中卻屢次夾帶私貨,暗藏粉飾和篡改侵略歷史的企圖。比如,日本曾把反映二戰期間日軍自殺攻擊記錄的“特攻遺書”作為申遺候選對象。再如,日本“明治工業革命遺址”今年7月入選世界文化遺産,其中一些遺址在二戰期間存在強徵勞工的歷史,但日本申報過程中卻有意淡化和回避,遭到韓國和中國方面的強烈反對。

  今年,日本共有兩個項目申報世界記憶遺産,分別是“東寺百合文書”和“流放西伯利亞日本戰俘歸國記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關於後者的介紹中稱,日本在二戰戰敗後,估計有60萬至80萬日本軍事人員和平民被拘留在蘇聯勞改營,“舞鶴遣返紀念博物館”保存了1945年至1956年有關拘留和遣返人員的詳細記錄。

  有觀點認為,日本此次特意拿出這些記錄申遺,旨在講述日本戰俘在戰後的悲慘遭遇,借此突出本國作為戰爭受害者,淡化其戰爭發動者和侵略者身份。

  ■資料

  中國已有九個項目入選世界記憶遺産

  世界記憶工程國際諮詢委員會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下設機構,此次會議旨在審議各國申報項目,並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提出建議。在得到後者認可後,相關項目將正式列入《世界記憶名錄》。

  世界記憶工程又稱世界記憶遺産或世界檔案遺産,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1992年啟動的一個文獻保護項目。其目的是對世界範圍內正在逐漸老化、損毀、消失的文獻記錄,通過國際合作與使用最佳技術手段進行搶救,從而使人類的記憶更加完整。

  目前,中國已有《清代大金榜》《納西東巴古籍》《本草綱目》《黃帝內經》等9個項目成功入選世界記憶遺産。

[編輯:趙妍]
 
返回頂部進入桌面版

國際在線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0102006

京ICP證120531號 京ICP備0506489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14

網站運營: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