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大對華軍事壓力,中國怎麼辦?
隨全球化逐步深入,中美之間經濟相互依賴程度日益加深、經貿合作穩健發展;但是,在安全領域,兩國矛盾點不斷出現,這與美國近年來加大對華軍事壓力不無關聯,不久前,美國海軍驅逐艦闖入中國南海島礁便是其中一例。
闖入中國南海島礁12海裏的“拉森”號導彈驅逐艦與“羅斯福”號航母匯合
美國為何要加大對華軍事壓力?
一方面,地緣政治因素。在後冷戰時代,美國地緣政治目標是保持歐亞大陸均勢和自身海上絕對優勢,中國的快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大陸均勢、並在東亞地區對美國海上優勢形成挑戰,“亞太再平衡”戰略便是美國針對上述變化採取的應對措施。
另一方面,國內政治因素。由於綜合國力迅速提升,加之在意識形態及國家利益等領域與美國存在諸多不同,中國似乎理所應當的成為被美國軍工利益集團選中的“敵人”。此外,美國經濟形勢回暖也為其施加對華軍事壓力提供了可行性。
美國如何加強對華軍事壓力?
第一,強化軍事同盟及盟友體系,對中國形成海陸“合圍”態勢。在海上,以美日同盟為核心,加強美韓、美澳、美新(西蘭)同盟關係,積極與東南亞國家及印度展開軍事合作,利用“島嶼鎖鏈”在太平洋與北印度洋兩線加強並擴大對中國的地緣戰略包圍;在陸上,將勢力深入中亞、蒙古等亞歐大陸腹地,借阿富汗戰爭在中亞建立軍事基地,形成相對完整的對華地緣戰略包圍態勢,進一步壓縮中國發展的地緣政治空間,當然,這一努力成果並不樂觀。
第二,以遏制中國為目的,出臺大量軍事學説。美國提出“空海一體戰”明確將中國列為打擊對象並設定具體戰法;“亞太海洋安全戰略”則對中國的海洋安全構成嚴重威脅;“21世紀海權合作戰略”名為合作,實際上是通過軍事同盟對中國進行遏制和限制。
第三,調整軍事部署的同時加大對華軍事偵察力度。近年來,美國針對中國調整了多項軍事部署,例如,以“華盛頓”號核動力航母替換“小鷹”號常規動力航母常駐橫須賀、在關島部署核潛艇,計劃將60%的海軍力量部署到亞太地區,等等。與此同時,加大對華軍事偵察力度,P-8A反潛巡邏機剛剛列裝就被投入到對華偵察的工作中去。
美國“華盛頓”號核動力航母
第四,收緊對華出口管制制度。企圖以限制對華高技術輸出手段來阻礙中國軍工科技發展。
面對美國的軍事壓力,中國應怎樣應對?
首先,保持核威懾的有效性。有效的威懾是保證國家安全的最佳手段,中國防禦性防務政策的有效性很大一部分來自於核威懾。然而,中國最低限度威懾的核戰略隨著美國反導能力的提高日漸失效,這也是美國敢於加大對華軍事壓力的原因之一。為了保持中美之間脆弱的核平衡,更為了保持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中國有必要提高核威懾的有效性,其重點就是提高導彈的突防能力並增加二次核打擊的有效性。
其次,增強不對稱作戰能力。美國認為,若對手裝備先進並具備相當的不對稱作戰能力(如電子戰、彈道導彈與巡航導彈、先進防空系統、水雷等),將使其作戰規劃變得複雜和難以把握。因此,中國可以通過增強不對稱作戰能力的手段使美國動武的成本上升至其不可承受的地步,從而使其打消念頭。
再次,完善軍事作戰體系建設。現代戰爭的作戰空間和領域已由傳統的陸海空向太空、電磁、網絡和認知等空間延伸,形成了網絡化的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的體系關係,呈現出以信息為主導,在水下、海面、陸上、空中、太空、電磁、信息和認知等多維空間進行的體系對抗。其實質是一種集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殺傷、情報、監視和偵察于一體的C4KISR系統的對抗。中國應該重點建設軍事作戰體系,大幅提升自身體系對抗能力。美國從未與一個擁有信息化全套作戰體系的國家開戰,原因不言自明。
綜上所述,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美國對華軍事壓力仍將持續甚至加強,中國在致力於保持社會穩定、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應當進一步加強國防軍事現代化建設。善戰方能言和,只有自身足夠強大,才能防患于未然、才能維護好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馬堯,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