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來了:巴黎恐襲或將造成法國社會“向右轉”

國際在線2015-11-16 13:31:11

  當地時間13日,法國巴黎發生連環恐怖襲擊事件。截至目前,又有3名重傷者去世,恐襲遇難人數上升至132人,300多人受傷。這是自年初查理週刊遇襲以來發生的一系列襲擊事件中造成後果最嚴重的一次。

  圖片默認標題

  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巴黎街頭戒備森嚴

  自殺式襲擊標誌:歐洲遭遇恐怖主義威脅再度升級

  不同於以往“孤狼”式的報復性襲擊,從時間選擇、襲擊手段和組織方式來看,這次襲擊是一次精心準備和策劃的恐怖活動。

  其一,選擇在巴黎安全防範措施相對薄弱之際發動襲擊。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將於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巴黎舉行,法國警方計劃提升防範等級而尚未來得及行動,對於恐怖分子來説,此時最方便行動;而在更具體的時間上,選擇法國總統親自到場觀看的足球比賽時間段,其用意在於迅速擴散恐怖信息。

  其二,此次襲擊經過週密策劃,手段老辣狠毒。若干具有相當經驗的職業恐怖分子于多地點同時發動攻擊,在人群密集而疏於安全防範的音樂會上使用槍支和爆炸物攻擊在場所有人——“不蒙面、不談判、不留活口”的行為表明,策劃者試圖用最大的殺傷效果刺激和恐嚇社會公眾,進而挾持輿論壓服其政治領導人低頭。

  其三,發動襲擊者必然來自組織嚴密、資源充足的國際性恐怖組織。能夠發動“自殺式”襲擊,顯然,組織者在精神上完全控制了一批經驗豐富的恐怖分子,並有能力將大量武器彈藥偷運進一再提升防範等級的巴黎,若非一個組織嚴密、資源充足的國際性恐怖組織無法做到。ISIS隨即宣稱對發生在巴黎的系列襲擊案負責。

  巴黎恐襲與難民危機:拖動法國社會“向右轉”

  圖片默認標題

  奧朗德隨後宣佈關閉法國邊界,全國進入緊急狀態,講話時“明顯在顫抖”。

  歐盟各國在難民問題上早已齟齬不斷,社會公眾中反對大批接納難民的聲音正在日漸高漲。如今恐怖主義強勢來襲,使歐洲各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各國政府和公眾此前最為擔心和恐懼的、以難民身份潛入本土製造襲擊事件的恐怖分子——“狼”似乎是真的來了。

  截至目前,恐怖分子究竟來于何處尚未定論,然而,僅僅襲擊發生數個小時後,法國加來難民營燃起熊熊大火,當地反難民團體將此視頻上傳至互聯網,其用意非常明顯——巴黎恐怖襲擊已經激怒法國公眾。

  長期以來,法國都存在著不容小覷的極右翼排外勢力。極右翼勢力主要政治旗號之一是“保衛傳統文化”,排斥外來移民文化。讓-瑪麗·勒龐代表的“國民陣線”勢力最高峰時期曾經獲得超過10%的選票,其後雖略有下降,但隨著近年來經濟形勢不振,極右翼勢力又在逐步回潮。

  法國政府以前對移民採取“強化融合”政策,如薩科齊政府時期提出的“宗教必須被嚴格限制在純粹的個人領域”、禁止在公共場合戴面紗和穿長袍等舉措,引發社會不同族裔和文化群體之間的一系列隔閡與對抗:來自中東和北非的移民後裔自覺受到限制和歧視,進而産生了諸多社會問題。若此次恐怖襲擊催動法國社會“向右轉”,無疑會在舊傷口上再撒一把新鹽。一旦證實此次恐怖襲擊之“狼”難民有關,法國公眾將迅速向極右翼傾斜,迫使政府改變在難民問題的原有立場。

  經濟、政治、安全三重危機疊加:歐盟未來何去何從?

  圖片默認標題

  經濟、政治、安全三重危機挑戰歐盟

  今年可謂歐洲“多事之秋”,從綿延未決希臘債務危機、到中東亂局引發的嚴重難民危機,加之此次空前嚴重的恐怖襲擊事件,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再起”,經濟、政治、安全層面均面臨極大挑戰。

  極右翼勢力另一個政治旗號就是將諸多社會問題歸咎於歐盟。法國公眾對此主張的認同程度將嚴重影響法國對於歐盟的態度。依照歐盟針對接納難民的相關決議,法國和德國是入境難民的主要收容國。此項本就給法國社會帶來沉重負擔,使政府面臨巨大公眾壓力。法國在難民問題上的任何變化都毫無疑問的會立即刺激到處境類似的德國,進而導致歐盟整體改變對於難民問題的原有立場和解決方式。此前,法國和德國在《馬斯特裏赫特條約》原有立場某種程度上已經發生一定動搖,一旦兩國極右翼勢力得勢,未來歐盟走向何方將成為一個大大的問號。

   法國追隨美國空襲ISIS將近一年,戰績乏善可陳。此次巴黎恐怖襲擊是實實在在的讓法國感到了痛,不僅給長期以來的極右翼勢力提供合理性支持,也使法國社會公眾對於政府如何對待ISIS有了更高的關注度。作為回應,當地時間15日晚,法國出動10架戰機對敘利亞境內的“伊斯蘭國”組織進行大規模轟炸,摧毀該組織一個指揮所和一個訓練營——無論是出於防範進一步襲擊之目的,還是為根本性解決未來更大難民潮問題,奧朗德政府都必將採取更積極的態度應對敘利亞問題,甚至可能也要包括利比亞。(千里岩)

[編輯:李雪]
 
返回頂部進入桌面版

國際在線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0102006

京ICP證120531號 京ICP備0506489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14

網站運營: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