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夢火星風險有多大? NASA報告:存致癌不育等風險

新京報2015-11-08 14:13:13

逐夢火星風險有多大? NASA報告:存致癌不育等風險 

NASA自製的“去火星”宣傳照。

逐夢火星風險有多大? NASA報告:存致癌不育等風險 

好萊塢大片《火星救援》的劇照。

  正當好萊塢大片《火星救援》第一次將登陸火星的驚險展現給全球時,美國宇航局也在近期的一份內部報告中被警告,必須正視宇航員健康風險的問題,尤其是登陸火星的宇航員。

  而就在一個月前,美國宇航局公佈了登陸火星計劃,並已風風火火地啟動了。本月6日NASA宣佈開始招募新一批宇航員,這批新招募的成員可能就有機會“向火星出發”。

  但是,第一個去火星的“吃螃蟹者”會面臨怎樣的健康風險,這個問題除了在大片《火星救援》裏帶來的視覺震撼之外,或許絲毫沒有影響很多躍躍欲試的申請者對火星的嚮往和憧憬,但依舊值得關注。

  內部報告警告NASA

  致癌、不育!3年火星任務存多種健康風險

  媒體日前透露,前不久NASA一份內部報告針對宇航員執行太空任務面臨的各項健康風險,尤其對2030年人類登陸火星任務進行了重點評估,並給出了警告。

  評估結果顯示,計劃為期3年的火星任務可能引發的健康風險中,有太空輻射引發的癌症,中樞神經受損,白內障,不育症,極度孤獨引發心理問題,長時間失重引發骨質疏鬆,肌肉萎縮,視力下降等。

  評估報告還提出了醫療和食物短缺的問題,而食物短缺也會導致體重減退和營養不良。

  此外,報告指出,第一個去火星的宇航員可能要比之後的人承受更大的健康風險。當前,能夠控制這些機組人員健康風險的研究機構並不多,NASA需要加強這方面的專家團隊建設。

  “對於確保火星登陸或深空人類任務中宇航員的安全來説,該機構(美國宇航局)依然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報告總結到。

  NASA已經有所行動

  推行長期太空任務 研究解決健康問題

  對於這份健康評估所提出的所有這些結論,美國宇航局都表示認可。

  美國宇航局總調查員保羅·馬丁表示,在發現和控制這些健康風險上,NASA已經有所行動。目前,已有美國宇航員在國際空間站執行NASA的第一個長期太空任務。馬丁指出,NASA有信心在2030年之前解決所有這些健康風險問題。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美國人在太空中持續待上7個月以上的時間。

  要論身在太空的持久性,俄羅斯才是冠軍,但即使是俄羅斯宇航員,持續同一個太空任務的最長時間也沒超過14個月。

  不過,就在這份54頁的監督性報告出臺的同一天,NASA宇航員司各特·凱利創下了美國人在太空執行單一任務時間的紀錄。凱利和另一位俄羅斯宇航員米克海爾·克尼爾珂,已經過了其為期一年太空任務的一半時間以上,達到了持續的216天,超過此前紀錄一天,他們將到明年3月才返回地球。

  近日,凱利在接受電視臺採訪時説,雖然已經在太空待了很長的時間,但他確信堅持到最後並不是問題。

  而一組醫療人員也等待著從凱利身上了解更多的情況。因為凱利有一個雙胞胎兄弟馬克,也是一名已退休了的宇航員,他也接受了監測,這點很有科研意義,因為醫生可以比較一個身在零重力的太空,一個位於地面的雙兄弟之間的區別。

  停留越久風險越大

  高水準輻射可能損害宇航員DNA

  事實上,隨著宇航員在深空執行太空任務的時間越來越長,宇航員的健康問題也持續受到醫學界的關注。

  太空輻射被認為是人類進入深空後的最大健康挑戰之一。宇宙深空裏,太陽活動比地球上少得多,危險的太空輻射水準也十分高。暴露在如此高水準的輻射中,DNA可能被損害,最終導致癌症、器官受損等疾病。有科學家認為,去火星一趟給一名宇航員帶來的太空輻射量,可能是其平時一生中所有暴露量的三分之二,累積量相當於每隔五六天就經歷一次全身CT掃描。

  同時,長期在太空工作,宇航員的心臟可能也得受損。2014年,一份對12名宇航員的研究發現,長時間暴露在零重力環境使得宇航員心臟的球狀比普通人高出9.4%,心臟形狀的變化意味著失重狀態下,心臟遭受肌肉萎縮問題,收縮程度降低,時間長了可能導致心臟病。NASA的醫生詹姆斯·托馬斯表示,到目前為止,回到地球的宇航員心臟都恢復原狀,但如果在太空中待的時間更長,其不確定性就增加了很多。

  此外,宇航員的感官都將面臨嚴峻的挑戰。現在已經有一些宇航員回到地球後出現眼疾,而且研究發現,太空中待的時間越長,這種風險越大。一份從1989年開始的對300名宇航員的跟蹤研究發現,執行2周太空任務的宇航員中有29%出現眼疾,在國際空間站執行任務時間達數月的宇航員中,這個比例超過了60%。研究者認為,包括視覺受損等在內的眼疾可能是失重狀態下人體腦部壓力增大的副作用之一。

  另有研究顯示,太空任務可能導致較嚴重的暫時聽覺障礙,這可能是因為太空污染物、顱內壓力升高,高二氧化碳濃度等造成的。

  與生理健康遭受同樣挑戰的是心理健康。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有俄羅斯宇航員在高壓狀態下出現幻覺的案例。而如果要考慮火星任務的話,宇航員更要面臨封閉隔離帶來的心理影響的問題。

  此前,已有研究模擬宇航員的封閉狀態,時間最長達到520天,結果發現,封閉狀態下的確會給宇航員小群體帶來心理影響,並導致衝突。

  早在上世紀50年代的加加林先鋒時代,就有心理醫生預測,長期被隔離在太空有可能會導致宇航員有自殺和破壞傾向,幸運的是,這種事例並未發生。但是,在漫長的火星之旅提上日程的今天,這個問題也將得到重新檢驗。

  ■ 連結

  “去火星”三步走計劃

  第一步,已經開始。NASA和國際宇航員們2000年開始持續在國際空間站生活,每六個月輪換一批,將持續到至少2024年。這些宇航員們將幫助了解太空旅行會給人身體和心理帶來哪些影響,他們也將研究生命維持系統、太空地面通訊系統等關鍵技術。

  第二步,NASA將用20年或更長時間進行一系列圍繞月球的深空探索,其中包括對小行星的利用,及深空宜居系統的研製。

  第三步,需要國際合作,也是將人類送去火星的最後一步,需要人類所有的知識、智慧、技能,以及火星探測器採集到的所有關於這一紅色星球的數據。“去火星”任務並非意味著火星登陸,人類可能先到火星軌道或其衛星,但在火星登陸是這個計劃的最終目標。

  本版撰文/新京報記者 金煜

[編輯:顏觀潮]
 
返回頂部進入桌面版

國際在線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0102006

京ICP證120531號 京ICP備0506489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14

網站運營: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