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進入倒計時 三大關鍵問題仍存分歧

國際在線專稿2015-12-11 09:54:17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范婷玉 蔡菲菲):計劃于當地時間12月11日18時閉幕的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進入倒計時。雖然各締約方已經在許多方面取得共識,但在責任區別、資金和減排力度這些核心問題上仍存在分歧。目前各方正力爭在談判磋商的衝刺階段取得進展,使巴黎大會形成一個全面、均衡、有雄心、有法律約束力的成果文件。  

  經過9日整夜和10日一天緊密的工作後,新的巴黎大會成果文件草案于當地時間10日21時發佈。這也被認為是巴黎最終成果文件誕生前的最後一版案文。巴黎大會主席法比尤斯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菲格雷斯隨即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這一最新進展。法比尤斯表示,27頁的該案文相比9日的草案更加精簡、完善,進一步消除了協議中有分歧的選項,但要達成最終協議仍有工作要做,目前在區別化、資金、減排力度等關鍵問題上分歧依然存在。10日晚,各締約方談判代表有兩小時的時間研讀最新版的文件草案,並將於23時30分之後繼續就核心問題進行討論。法比尤斯表示:“馬拉松長跑最後的路程最為艱苦,今天有必要工作整宿,我會讓四個工作組的協調員就棘手的問題拿出意見。我希望今晚能拿出最終協議。”他對各國部長、談判代表們建設性的態度和積極的工作表示感謝。

  雖然各締約方已經在許多方面取得共識,但在三大關鍵問題上的分歧依然存在。首先,在責任區別方面仍有分歧。《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已經確定了“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各自能力原則和公平原則。發展中國家一致表示,發達國家對氣候變化負有主要責任、歷史責任,且具備更多能力加以應對。一些發達國家則認為,隨著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按照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來區分的方法已不適用。

  其次,在資金問題方面的分歧並完全消除。一方面,發展中締約方一再敦促發達締約方履行2009年哥本哈根大會時承諾的義務,即到2020年每年為發展中國家提供1000億美元資金支持其應對氣候變化;在此基礎上,2020年後應擴大資金支持。另一方面,發達締約方此次基本都表達了提供資金的意願。雙方的分歧主要包括誰來出資、何時拿出資金、如何統計以及資金的成分。

  第三,關於減排力度的雄心不一致。巴黎氣候變化大會旨在達成將全球升溫與前工業化時期相比控制在2攝氏度以下的這項長期目標。180多個國家目前提交的“國家自主貢獻”值得肯定。然而,有分析指出,按照這些減排目標來努力,未來全球升溫仍將會在3攝氏度以上。大會期間,最易受到氣溫升高和海平面上升等氣候變化影響的一些小島嶼國家就明確表示應將溫升目標改為1.5攝氏度度。但是不論哪種目標,實現都需要發達國家充足的資金、技術和能力支撐。此外,關於減排力度,一種觀點是在當前各國“國家自主貢獻”的基礎上進行審評,強制性要求各國更新減排目標。另一種觀點反對這種“侵入式”的定期審評,認為應根據各國國情和能力決定是否應繼續提高力度。

  大會主席法比尤斯10日晚表示:“我希望明天能夠按承諾,公佈巴黎大會具有普遍性、雄心和法律效力的氣候變化協議。”法國總統奧朗德呼籲所有締約方代表拿出最大的勇氣,克服困難,化解分歧。他表示,希望各方清楚,他們代表的不僅僅是各自的國家,不僅僅是為表達要求公正的意願或是抗議拖延解決問題的態度,而是要對全球氣候的未來負有共同的責任。多個國際非政府組織也呼籲各國談判代表“停止在剩下有限的時間裏拿後代的未來做賭注”。中國代表團一直致力於推動巴黎氣候變化會議取得積極成果。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9日表示,中國代表團努力爭取讓這次會議取得成功,以最終達成一個全面、均衡、有約束力、適用於所有各方的協議。

[編輯:張斯路]
 
返回頂部進入桌面版

國際在線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0102006

京ICP證120531號 京ICP備0506489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14

網站運營: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