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博士後制度要更多吸納企業力量
“從我國博士後流動站的結構看,在企業設立的流動站只佔百分之十幾,多數還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今後産學研要進一步緊密結合,博士後制度要更多吸納企業力量。”11月30日,李克強總理在中南海會見中國博士後青年創新人才座談會代表時説。
今年是我國博士後制度創建30週年。李克強説,30年來,我國博士後工作站、博士後成員由少到多,這一制度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獨特作用。“我國最大國情是人口眾多,今後經濟社會發展中,最大的優勢是造就和培養全世界規模最大的人才隊伍。”總理説,“人才需要建立多層次的梯次,我們這樣一個大國,尤其需要高層次、拔尖的人才。我國所建立的博士後制度,具有自身特點,特別注重吸收有潛力、有決心進行探索研究的拔尖人才。”
李克強指出,在我國人才隊伍的成長壯大過程中,博士後制度起到了指引作用。包括這一制度在內的各類人才制度,為國家培養了大批人才隊伍。我國從過度依賴自然資源向更多依靠人才資源轉型過程中,以博士後為代表的拔尖人才將肩負更加重要的使命。李克強就此提出幾點希望。
“希望你們做創新突破的探索者。”
李克強説,我國要實現現代化,進入中等發達國家行列,就需要不斷創新。而創新需要人才支撐。走到今天這個民族復興的關鍵時刻,需要更多的人把目光投向創新。創新是多領域、多層次的,其中就要有一批人能夠沉下心來,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劍,在基礎研究領域力爭創新型突破。
“我們欠缺的實際上是兩個方面。”總理説,“一方面創新研究與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相脫節的現象還比較嚴重;另一方面,基礎研究領域又存在較大短板。這兩方面都需要發力。”
“希望你們做創業創新的踐行者。”
李克強表示,我國正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就是要讓大多數人都有施展才華的場所和領域,都能直接投身創新,為社會創造財富。“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都有著巨大空間和潛力,但這方面的確是我們的薄弱環節。”
他分析了我國博士後流動站的結構,在企業設立的流動站只佔百分之十幾,多數還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而在一些發達國家,研發投入主要來自大企業、來自全社會,而非主要來自國家財政支持的機構。“中國的國情需要我們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方面繼續發揮獨特作用,但同時,産學研要進一步緊密結合。博士後制度也要考慮,怎樣讓企業更積極地參與,更多吸納企業力量,使研究成果能夠比較迅速地轉化為生産力。”
“希望你們做世界創新潮流的弄潮者。”
總理説,我國博士後制度建立是學習引進國外做法,又從國情出發,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路子,“是改革開放的産物”。現今世界,經濟全球化、科技信息化,政治社會格局劇烈變化,必須要有世界眼光,勇於在國際領域參與競爭。這就需要進一步開放,要吸引國外人才進入我國博士後制度,“做學生做導師都可以”,同時也要走出去進行廣泛交流。
“我們這樣一個大國,要實現現代化,這是一條必由之路。希望大家在創新研究過程中,時刻瞄準世界前沿動向,加強國際合作和交流,敢於做弄潮者。”李克強説。
“希望老一輩專家學者甘做人梯、獎掖後進。希望管理部門解放思想、開闊思路。”
創新過程中可能會有失敗、挫折,這就需要寬容。李克強希望老一輩專家學者作為博士後導師,要善待青年人才,甘做人梯、獎掖後進,讓他們敢於去創新、去探索,這樣才能做到青出於藍勝於藍。
“中華民族5000多年生生不息,就是在於有這樣的傳統。”總理説,“我們這個民族總是希望下一代超過自己,這樣民族才能不斷繁衍生息,走向富強。”
同時他希望博士後制度有關管理部門,要解放思想、開闊思路,使博士後制度在30年後有新的突破,對人才有更強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讓我們的人才能夠在今天創造新的成果,為未來在基礎研究領域和經濟社會發展一線的突破埋下種子。”李克強最後説道。
臨離開前,總理再次與老專家學者和青年創新人才代表親切握手交流。他詢問,目前博士後出站後就業情況怎麼樣?有人高聲回答:“是最好的,大家搶著要!”一位來自企業的代表對此表示贊同,並彙報了企業博士後流動站的情況。李克強笑著説:“你們創造了今天的就業,也通過你們的創新創造著未來的就業。” 常憶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