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國內馬拉松賽已現5例猝死 其中兩人妻子有孕

中國新聞網2015-12-22 13:40:58

  

  2015國內馬拉松賽已現5例猝死 其中兩人妻子有孕

  12月20日上午,首屆福州國際馬拉松賽在福州鳴槍開跑。中新社記者 劉可耕 攝

  近年來馬拉松熱潮席捲中國,各類賽事如雨後春筍般絡繹不絕。這本是件大利於民的好事,卻因為接二連三的意外事故而産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在上週末的福州國際馬拉松賽中,悲劇再一次發生。福州國際馬拉松賽是2015年全國最後一個全程馬拉松賽事,可結果卻令人遺憾。公告稱,參加該賽事半程馬拉松的選手盧某在距起點10.5公里處突然倒地,經搶救無效死亡。

  據悉,此次賽事為福州市首次舉辦國際馬拉松,規模盛大,有約1.5萬人參賽,絕大部分為大眾選手。公告顯示,賽事期間接受救治總人數3428人次,其中肌肉痙攣3173人次,扭傷拉傷122人次,關節疼痛 37人次,腹痛嘔吐16人次,脫水30人,休克2人,心跳驟停1人,其他不適47人次。經救護車送醫院治療7人,其中死亡1人。

  這是在即將過去的2015年中,已經發生的第五起馬拉松賽中選手猝死事件。儘管各賽事組委會一再強調重視安全保障工作,緊急情況下的施救措施也並無疏漏,但悲劇還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這不免令人感到遺憾。

  2015國內馬拉松賽已現5例猝死 其中兩人妻子有孕

  資料圖 圖片來源:明報

  其實去年就曾發生了五起賽中選手猝死事件,進入2015年後,情況依舊沒有好轉。今年初的香港馬拉松上,一名二十四歲香港科技大學畢業生首次參加十公里賽,在距離終點僅數百米暈倒,最終不治身亡。此外,還有一名四十九歲的選手在穿過青馬大橋時感到身體嚴重不適,一度狀況也非常危險,在接受重症特別護理後才逐漸恢復。

  這並非是第一次從香港馬拉松賽上傳來噩耗。早在2012年,一位26歲的選手在參加10公里馬拉松賽時,在衝過終點線後猝死。

  2015國內馬拉松賽已現5例猝死 其中兩人妻子有孕

  資料圖 圖片來源於網絡

  今年10月25日的合肥馬拉松上,一位小夥子在半程馬拉松的終點線前突然心臟驟停,永遠停下了自己的步伐。

  更令人痛惜的是,死者妻子已經懷孕。死者的岳母透露,她曾勸女婿不要報名,但沒能攔住。據悉,死者生前喜歡健身、跑步,身體也很好,但從未參加過馬拉松賽事。他的突然離去給整個家庭帶來了巨大的打擊。

  2015國內馬拉松賽已現5例猝死 其中兩人妻子有孕

  資料圖 圖片來源:央廣網

  上個月15日,在江西上饒全國半程馬拉松賽中,一位年僅20歲的選手到達終點後突然一頭栽到在地,心跳驟停,經搶救無效後不治身亡。

  據悉,該選手是來自上饒某高校的大一學生,姓張,江西宜春人。事後院方透露,醫護人員對其進行了一個多小時的搶救,初步原因判斷是心源性猝死。

  2015國內馬拉松賽已現5例猝死 其中兩人妻子有孕

  資料圖 圖片來源:環球網

  此前最近一例馬拉松猝死事件,發生在不到20天前的深圳馬拉松賽上。

  12月5日,姚某在深圳半程馬拉松賽中突然暈倒,過程雖被醫護人員目擊並且第一時間展開救助,但最終還是經搶救無效死亡。

  後經媒體報道,死者姓姚,1982年出生,在深圳從事銷售工作,還有自己的公司。姚某平素身體不錯,一向有健身習慣,此前也多次跑馬拉松,深馬出發前的狀態也不錯。更令人唏噓的是,姚某老婆的預産期就在本月,還有一名6歲女兒,剛上小學。遭遇此等悲劇,著實讓人心痛。

  近兩年隨著跑步運動的興起,國內各種馬拉松賽事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報名情況更是火爆,“手慢一慢就報不上了”已成普遍現象。正因如此,“搖號”不再是買車買房的“專利”,熱門馬拉松也引入了這種做法,不過愛好者們仍對馬拉松賽事趨之若鶩。

  更多的人開始關注運動的重要性,這本是有益身心健康的好事,但選手意外身亡的噩耗不斷傳來,這與馬拉松運動的宗旨背道而馳。

  其實平心而論,類似悲劇很難百分百杜絕,賽事更不能因噎廢食。馬拉松是一項挑戰生理和心理極限的運動,儘管現在很多業餘選手參加的是半程或者迷你馬拉松,但如果沒有長期堅持跑步的習慣,仍很容易或多或少出現身體不適的反應。在國內的各項比賽中,“裸跑”、“蹭跑”現象嚴重且危害極大,但很多人卻不以為然,這其實是對自己的不負責。

  作為選手,我們的目的是為健康而跑,並非趕時髦追潮流,應百分之百做到珍愛生命,量力而行。專家建議,選手賽前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切忌熬夜,合理飲食;遇到身體不適,要以安全為上放棄比賽;注意全程體力的分配,切忌因興奮在出發和衝刺時過猛;比賽時多注意脈搏或心率,若異常變快或者迅速下降,一定要放慢速度;賽後應小步慢跑逐步停止,不要突然停止,然後進行全身放鬆活動,消除疲勞。最重要的一點是,運動,尤其是長跑,當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量力而行才能避免悲劇再演。

   

 

[編輯:蘇澤旭]
 
返回頂部進入桌面版

國際在線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0102006

京ICP證120531號 京ICP備0506489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14

網站運營: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