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要退休了?兒子霍華德或繼承衣缽
一代傳奇、被人們譽為“股神”的沃倫·巴菲特已84歲高齡。英國《金融時報》近日報道稱,為紀念控股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50週年,巴菲特即將於今年出版一部具有特別意義的紀唸書籍,而在這本書中,巴菲特和他的商業夥伴芒格將如何為伯克希爾“下一個50年”做出規劃,也引發全球投資者們的密切關注。此外,巴菲特退休後,他的繼承人選究竟是誰,這一點更是令許多人猜測不已。
等待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年度致股東信的投資者今年將買一得三。這位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創始人正計劃出版一部有特別意義的紀唸書籍,以紀念他控股這家公司50週年。
巴菲特及其商業夥伴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正各自撰寫他們對於過去50年來伯克希爾公司不凡旅程的看法,以及他們對於未來50年的展望。兩人都不會對另一人寫的部分做任何更改。除固定的每年一度的致股東信之外,讀者們今年還可以讀到兩種不同的反思和預測,並比較其中的不同。
通過撰寫對未來50年的期待,這兩位年齡加在一起有175歲的老人,試圖規劃伯克希爾公司的未來以及他們遺留給後人的財富,目前有關這家公司在二人離開後將如何發展的辯論正日益升溫。
在接管了美國新英格蘭地區一家經營不善的紡織廠後,他們通過在保險和其他行業的一系列收購,以及在可口可樂(Coca-Cola)、麥當勞(McDonald’s)以及美國運通公司(American Express)等美國標誌性企業的股權投資組合,將其變成歷史上最成功的投資機構之一。過去20多年,其他企業的股東一直要求企業關注核心業務,而伯克希爾公司的業務卻日益多樣化。
如今,加上美國電力企業、北美最大鐵路之一以及亨氏(Heinz) 50%股權,伯克希爾公司很可能是全球最多樣化的企業集團,其規模全球最大更是毋庸置疑。該公司市值目前為3580億美元,超過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
由於該公司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兼首席投資官巴菲特年事已高(現年84歲),有關在他退休後這家大雜燴企業是否應被分拆的辯論變得更加火熱。但這場辯論可能正在發生變化。儘管巴菲特和91歲的副董事長芒格堅稱,他們利用完全獨特的文化打造出了這家經久不衰的公司,但投資者、分析師以及長期觀察伯克希爾公司的人士,卻在關注該公司管理結構層面的更細微問題。
“對於沃倫•巴菲特而言,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如何為伯克希爾公司的未來做好安排,讓它繼續為股東創造更大價值,”巴克萊(Barclays)研究伯克希爾公司的分析師傑伊•蓋爾布(Jay Gelb)表示,“我認為,今年的致股東信可能會是他迄今最重要的一封。”蓋爾布每年都會被邀請在伯克希爾年會上向巴菲特提問。
巴菲特致股東信于每年2月底發佈,篇幅達30頁左右,裏麵包含大量投資金句、發人深省的段落以及玩笑。全球最成功的基金經理、私人股本公司老闆以及公司首席執行官都説自己從中獲得啟發,他們會像任何一個小股東或商學院學生那樣如饑似渴的細細品讀。
然而,或許致股東信的最大作用是成為維繫伯克希爾公司的粘合劑,構成一家大雜燴企業的思想基礎。
巴菲特和芒格即將為未來50年繪製的路線圖,可能堪比1996年巴菲特為伯克希爾公司股東撰寫的那本《股東手冊》(Owner’s Manual)。在這本手冊裏,他列出了15條指導原則,其中包括承諾尋找穩健的企業並永遠持有,而不要跟蹤季度業績、不斷改變投資組合。手冊還賦予伯克希爾公司的管理文化以神聖地位,這種文化主張讓子公司老闆有權管理自己的事務,不受伯克希爾公司奧馬哈總部的干涉,伯克希爾總部目前仍只有25名員工。
以往的致股東信對分紅或持有太多債務提出了尖銳批評,巴菲特的繼任者應該會把所有這些批評當做金玉良言,用來反擊那些敦促該公司改革的外部人士。
“任何一個接替巴菲特的人都不會擁有他那種權威或可信度,”法學教授拉裏•坎寧安(Larry Cunningham)表示:“他可以提供教科書、規則、指導原則,就這一點而言這些致股東信都非常有用,將為繼任者增添力量。”坎寧安出版了一本巴菲特致股東信編選註釋集。
當今,維權對衝基金的要求日益得到支持,他們要求企業分拆業務部門、停止投資、給資産負債表增加債務並將現金返還給股東,而這些都是巴菲特痛恨的。在這種情況下,有致股東信為繼任者撐腰可能是必要的。密切追蹤伯克希爾公司動向的人士表示,分拆伯克希爾公司的議論將只不過是議論。實際上,已有人押注在現任管理層以及在巴菲特繼任者的管理下,公司仍能繼續擴大規模。
在目前的管理結構下,伯克希爾公司可以將其運營企業的現金以及由保險公司籌集的保費用於投資,與其他必須以較高成本借入資金來開展收購的公司相比,伯克希爾具備資金優勢。蓋爾布估計,伯克希爾公司目前擁有250億美元的多餘資金可用於並購。2013年,伯克希爾公司與巴西私人股本集團3G Capital(提供專業管理技能)合作收購亨氏。他表示,更大規模的收購也可以採取這種模式。
“他正試圖厘清所有問題,這樣下一任CEO就不需要做出任何過於具有挑戰性的決定了,”蓋爾布表示,“巴菲特家族仍將持有伯克希爾公司大量股權,因此維權投資者不可能馬上介入要求改革。這給下任CEO提供了一些操作空間,無需擔心廣大股東或者像我這樣的分析師怎麼説。”
前高盛(Goldman Sachs)銀行家鮑勃•斯蒂爾(Bob Steel)表示,對於伯克希爾公司而言,維權對衝基金的興起或許是件好事,而不是像人們有時認為的那樣是一種威脅。該公司可能會找到一些更願意被收購的收購目標。斯蒂爾現任精品投資銀行普望(Perella Weinberg)首席執行官。
斯蒂爾表示:“巴菲特創建的這個品牌已被視為‘好管家’的代名詞。他非常樂意讓管理層自己經營業務並願意給予支持,因此這個品牌讓他成為一個企業樂意合作的人選。”
“對於很多公司而言,維權主義會將讓這個世界變得不同。如果更多公司不願做出投資,例如投入資金進行研發,或許一些公司會撥打‘1-800-WARREN’,然後它們就會發現投資是個有趣的選擇。”
如果伯克希爾公司未來不會被拆分,而實際上會變得更加龐大和多樣化,那麼問題就會變成,目前維持在最小規模的總部未來是否夠用。
巴菲特表示,在他去世後,他的工作將至少分攤給3個人。包括一名董事長(他希望由他的兒子霍華德(Howard)擔任)、一名首席執行官以及一名或多名首席投資官。那些長期研究伯克希爾以及其他企業的學者認為,可能還需要採取更激進的措施。
“一個關鍵的問題是,當管理改革變得勢在必行,如何對表現不佳的子公司實施管理改革,”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Columbia Business School)海爾布倫格雷厄姆和多德投資中心(Heilbrunn Center for Graham and Dodd Investing)金融學教授布魯斯•格林沃爾德(Bruce Greenwald)表示,“人們相信沃倫•巴菲特是所有行業的行家,但他們不會相信其他任何一個人也具備這種能力。他的繼任者不會擁有這種‘頻寬’和可信度。”
在最近一本著作《巴菲特之後的伯克希爾》(Berkshire Beyond Buffett)中,坎寧安提出,該公司需要對子公司進行分組,並任命最多10名分公司總裁作為新的管理層。本書基於對伯克希爾很多子公司首席執行官的採訪寫成。
坎寧安表示,這就是曾發生在經營製造業和服務業的小型綜合企業Marmon身上的事情。該公司由傑伊•普裏茨克(Jay Pritzker)和鮑勃•普裏茨克(Bob Pritzker)組建,2007年被伯克希爾收購。
“這兩家公司都是由標誌性人物通過幾十年的並購打造而成的,他們了解公司的所有歷史以及所有優勢和劣勢,當他們離開時,這個世界上就再沒有一個人能具備這些知識。”他表示,“巴菲特的繼任者可能會認為,‘我不可能讓80個人向我彙報,但我可以把這個數字除以10’。這似乎是他必須採取的方法。”
伯克希爾已開始把子公司的財報分成5類:保險;鐵路;公用事業以及能源;製造業;服務業和零售業以及金融和金融産品。
與此同時,在伯克希爾創建50週年之際,該公司股價正接近創紀錄高點。2014年,該公司股價上漲逾25%,部分原因是與其他同等規模的公司(一般是跨國企業)相比,正在復蘇的美國經濟在伯克希爾的資産配置中權重更大。
巴菲特現在的健康情況看上去不錯,新任管理層交接或許不是一個緊迫的問題,但它是分析師列出的頭號風險因素,甚至連全球最大投資者也在密切關注這方面的動向。
“我一直在問自己,如果他不在了,伯克希爾的股價會上漲還是下跌?”私人股本集團凱雷集團(Carlyle Group)創始人大衛•魯賓斯坦(David Rubenstein)表示,“我沒有答案。股價可能會上漲,因為如果該公司被分拆,其價值就會提升,但也可能會下跌,因為人們認為,沒有人能夠做到他做到過的事情。”
橡樹資本管理(Oaktree Capital Management)創始人馬浩華(Howard Marks)也在密切關注此事。他自己定期發佈的致投資者信擁躉眾多。“他們會把這份工作分攤給更多的人做,理論上來説,管理資金的那個人或那群人不會是歷史上最偉大的投資者,因此股價將跌至一般水準,”他預測,“但希望不會徹底變得平庸。”
在巴菲特和芒格為今年的致投資者信做最後的潤色之際,他們將既著眼于未來、又不忘回顧過去,目的是就長遠的管理和投資為他們的繼任者提供指導。
在巴菲特去世後,這些信件將仍然存在。如果這些信件傳達的信息能夠經久不衰,那麼或許伯克希爾公司也能永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