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繪“致歉卡”走紅網絡 文明之舉需要被“模倣”
手繪“致歉卡”走紅網絡——文明出遊更需“好聲音”與“正能量”
“我還很小,第一次坐飛機,可能會感到不適,也許我會無法控制自己,會難受得哭鬧,或興奮得大叫。我和我的家人會盡最大努力,好好表現,不打擾到你們在長途飛行中的休息”……
近日,一組手繪的“致歉卡”走紅網絡,網民們大讚手繪道歉卡“繪出”了文明與素質。同時業內也指出,在國家和地方積極打擊不文明行為的大背景下,文明出遊更需要通過“好聲音”、“正能量”來啟迪他人、感染社會。
手繪“致歉卡”走紅網絡
春節遠行在即,杭州的方女士除了準備一家人赴英國旅遊的行囊,還為即將乘坐同一航班的旅客準備了特別的“禮物”——一組手繪的“致歉卡”。
這組“致歉卡”共30多張,每張卡片都由4格卡通人物畫組成,放進串著吉祥符的紅包裏。卡片上以方女士18個月大的女兒“窩窩”的口吻介紹自己和家庭成員,為女兒哭鬧可能帶來的打擾致歉,以期獲得一定程度的諒解。
“常常坐飛機的人可能都有體會,如果遇到孩子長時間叫嚷或哭鬧,很容易影響到周圍乘客的情緒。”方女士説,到時候再口頭道歉效果可能不盡人意,不如事先派發“道歉卡”,以女兒的口吻跟周圍乘客打招呼,或許會減輕給他人帶去的情緒干擾。
方女士解釋,卡上的每句話經過反復斟酌,儘量做到可愛俏皮又飽含真誠。為了照顧到同機的外國遊客,方女士還“入鄉隨俗”,用中英文雙語書寫,並在紅包中放進了巧克力和糖果。
網友紛紛為這一“暖心”之舉點讚:“這種彼此換位的溝通交流,小溫馨洋溢其中,或可避免因嬰兒啼哭給其他旅客帶來的打擾,增進彼此間的感情融合”;更有網友直言,“看到這麼有愛的卡,誰還舍得生氣?”
文明之舉需要被“模倣”
方女士透露,他們的創意其實也是“拿來主義”:2012年,在從美國舊金山前往華盛頓的航班上,一對14周的雙胞胎兄弟由父母帶著第一次坐飛機,父母擔心孩子會影響到別人,於是向同機的乘客贈送糖果和耳塞。
對於小小的舉動被廣泛傳播,方女士坦言,自己只是在表達歉意,不是為自己謀好處,但她很開心自己的“致歉卡”獲得了多數人的認同。
機艙內的“善意”總是讓人記憶深刻。2014年6月,到中國演出的費城交響樂團乘坐的航班因天氣原因滯留首都機場。樂團的3名小提琴手和1名大提琴手分別拿出不能托運的樂器,即興在機艙內來了一段弦樂四重奏,成功緩解了同機乘客的焦躁和鬱悶。
與之相悖的是,近年來個別遊客不文明乘機行為被不斷曝光,引發國人對文明旅遊、文明乘機的思考。—名乘客的舉止是否文明不僅僅代表其個人,往往還會被認為是其國家文明程度的縮影,甚至危及航空安全。
事實上,很多鬧到難以收場的“機鬧”事件,起因都是調整座椅、用餐等小糾紛。浙江省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楊建華認為,在狹窄封閉的空間裡長時間飛行,極易萌生焦慮和極端情緒。為了共同維護萬米高空封閉環境的文明,需要每一位乘客都給予他人更多的尊重和理解。
“機鬧者該向方女士學習及深刻自我檢討的,正是如何進行換位思考,尊重法律、規則和他人。”楊建華説。
文明出遊更需“好聲音”與“正能量”
近年來,國家旅遊局大力倡導文明出遊,甚至擬與航空公司、旅行社、旅遊飯店等涉旅企業聯動,形成遊客旅遊不文明信息通報機制。然而,文明旅遊並非一朝一夕能養成,需要主管部門、旅遊企業和遊客的共同努力。
“打點好禮儀文明的‘行囊’再出發。”在1月舉行的首屆中國旅行者大會上,業內發出了這樣的呼籲。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所所長莊偉光表示,每一個人都應主動充當起文明旅遊的踐行者,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告別種種不文明行為,向全世界展示“中國式旅遊”的新風尚。
部分業內人士也建議,在打擊不文明行為的同時,更應多宣揚和鼓勵旅遊文明行為。
攜程旅行不久前發佈的《文明旅遊行動報告》顯示,2014年,由攜程組織的100多萬出境跟團遊和自由行遊客中,發生惡性不文明事件的比例低於萬分之一,主觀故意的不文明也不是普遍現象。
對此,攜程旅遊網攻略社區首席執行官馮衛華認為,中國遊客的素質不應該被全盤否定,特別是一些像方女士這樣的80、90後所表達的思想和理念,總體上還是正能量的。
“差的一面當然要揭要批,有時無妨群起唾之;但對於好的一面、美的行為,同樣需要多多挖掘與宣傳。”網友“司馬童”説,文明出遊,要善於做到以“好聲音”來啟迪他人,用“正能量”來感染社會。(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段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