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次允許對他國軍隊提供援助 專家稱此舉為攪局南海

國際在線專稿2015-02-11 16:56:41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顧文俊):日本政府10日舉行內閣會議,出臺新的對外“開發合作大綱”。在這份敲定日本政府對外開發合作援助(ODA)計劃未來走向的新大綱中,引人矚目地首次使用“國益”之説,並首次准許對其他國家軍隊提供“非軍事目的”的援助。日本共同社就此作出的分析指出,儘管明確“非軍事用途”,但仍存在被轉用於軍事領域之憂。復旦大學歷史系馮瑋教授認為,ODA准許援助他國軍隊,首先是為了拓寬日本的軍工業生産。

  “(日本)這樣做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目的和企圖,就是安倍(經濟學)三支箭中第三支箭其實還是箭在弦上,就是要進行産業結構調整,怎麼調整?原日本防衛相森本敏在他的‘日本為什麼要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則’裏面講得很清楚,就是美國像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波音公司它們的軍用産品佔比佔到全部産品的80%到90%,但是日本的三菱重工、川崎重工等等生産軍工産品的巨頭,它的佔比都不到10%,所以要調整結構。日本現在提出要向國外的軍隊提供非軍事目的(援助)實際上就是一個幌子,它是服務於日本的産業結構調整。”

  日本政府面向發展中國家實施ODA計劃已有60年,僅限於民生用途。2003年版ODA大綱明確規定,政府開發援助不得用於軍事用途和可能加劇國際爭端的領域。日本政府在2013年12月通過的國家安全保障戰略中提出,日本今後將“積極、靈活、戰略性使用”政府開發援助。新大綱將日本今後ODA的指向,明確定位於能對確保“本國和平安全與國際秩序等國益”作出貢獻。馮瑋教授説,所謂的“國益”其實就是安倍所謂的“積極和平主義”。

  “它所謂的國益就是安倍一直在鼓吹的所謂‘積極和平主義’,因為戰後七十年日本始終走的是和平主義道路,不發展軍事力量,軍費在整個的政治開支當中佔很小的比例,‘積極’,就是要採取一種主動的姿態,通過所謂維護世界的和平,來達到保護日本自身安全的目的,比方説和美國一起反恐,這也是它‘積極和平主義’的內容。第二個就是給南海一些國家特別是和中國有爭議的有關國家提供裝備,對此(日本)政府明確提出,只有維護這些國家的安全,日本的安全才能夠得到保障。所以從它的一系列言論和行動來看,已經遠遠突破了原先的限制,原先的ODA可以説打的主要是經濟外交牌,現在的ODA很明顯帶有軍事外交的特色。” 

  《朝日新聞》認為,此番新大綱的修訂,與解禁武器出口和解禁集體自衛權,同被定位於安倍政權安保政策的“三支箭”。新大綱儘管設限“非軍事目的”,但提供給他國軍隊的物資技術等,有轉用於軍事領域的危險。

  其實,早在去年8月,當日本外務省準備推出新的《ODA大綱修改》時,就有日本輿論分析稱,ODA報告書除了響應安倍提出的“積極和平主義”理念以及“安保新框架”,還打算讓日本借助ODA加強戰略外交,拓展外交空間,對中國的防範與戒備也是日本改變政策的重要原因之一。《産經新聞》曾分析稱,可以借ODA向東南亞各國提供海上巡邏船,從而對在海洋“擴展勢力範圍”的中國實施牽制與遏制。在南海與中國有爭議的越南、菲律賓將最先受益。對此,馮瑋教授説,日本此舉還有一個目的,就是攪局南海。

  "美國重返亞太實施戰略再平衡的一個基本策略,就是要穩定東海、攪局南海,所以安倍在東海問題上有所收斂,但是在南海問題上,我們應該注意到,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最近提出讓日本參與南海巡航;第二,日本去年在提出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則這個方案以後,九月下旬就和東盟國家進行武器出口洽談會,現在已經向菲律賓、越南提供了巡邏艇等有關海上巡邏以及加強海上防衛力量的一些裝備,毫無疑問是要促使中國面臨一種兩面夾擊的態勢,所以它攪局南海這是可以肯定的。"

  日本在野黨與社會輿論人士批評説,新的ODA政策變化可能被濫用於軍事目的。如果此項建議得以付諸實施,意味著日本對外援助的“自我約束”將逐漸放寬,深入以前沒有涉足的“禁區”。

[編輯:張斯路]
 
返回頂部進入桌面版

國際在線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0102006

京ICP證120531號 京ICP備0506489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14

網站運營: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