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談中國人海外購物:僅靠降稅難扭轉消費行為
國新辦今日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在談及“中國消費者海外購物與消費稅”相關問題時表示,這説明中國人的收入水準提高了。有一種觀點希望消費稅降低或不徵消費稅,把消費者都留在國內從而拉動內需,但這個問題可能沒有這麼簡單,不是僅靠稅收就能把全部的消費行為扭轉。
有記者提問“今年春節有日媒報道,中國狂熱的消費蔓延到了日本,大概幾天買到了60億,在奢侈品稅收方面,降稅方面有沒有什麼考慮,能不能把購買力留在國內?”
史耀斌表示,這是好事情,説明中國人民的收入水準提高了,購買能力提高了,所以出外旅遊的人購買的消費品就增多了。當然,也有一些説法認為“與其這樣為什麼不把消費者都留在國內,消費拉動內需”。其實,這個問題可能沒有這麼簡單。這60多億消費的産品品種,可能有一些是奢侈品,也有一些可能是生活必需品。也聽説過到日本去買馬桶潔具等,現在列入徵收消費稅的品種裏面還沒有馬桶蓋。
史耀斌指出,目前的消費稅是對特定的産品來徵稅,大概是對十幾類商品徵收消費稅,一大類是奢侈品,也就是説不是一般老百姓或者普通收入水準的人能夠消費得起的高價商品,或者不是經常能消費的商品,為了平衡或者均衡貧富差距,所以對這一部分高消費群體徵收一部分消費稅。另外一類是具有外溢效應的,就是對社會、環境等有負面影響的商品,比如不利於環境保護,像汽油、柴油、橡膠、輪胎、鞭炮等,這些只要消費就對環境有負面的外溢效應,因此要通過稅收來調節消費行為。所以不是所有在國外買的東西都屬於這一類。
史耀斌指出,有一種觀點希望消費稅降低或不徵消費稅,甚至不徵關稅、降低關稅。通通把這些産品進口到國內來,按照國內的價格來銷售,是不是大家就不出去買東西了,或者都在國內買東西了,我認為不完全是這樣。出去一方面是旅遊、看風景,另一方面回來要給親朋好友買一些禮品,哪怕價格高一點,因為要表達一份心意,還有就是購買商品真不真的問題等,不是僅靠稅收就能把全部的消費行為扭轉。記者提到的觀點,財政部和稅務部門都在關注,並將繼續跟蹤這方面的問題和現象,希望研究出既符合稅收原理又符合消費習慣的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