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專家稱中國全面放開二孩時機已經成熟

中國網絡電視臺2015-02-03 10:03:47

  ——二孩:你敢生嗎?

  解説:

  從獨生子女到單獨二孩,政策放開了,但你敢生嗎?

  上海市民:

  如果是生兩個的話,壓力肯定就是挺大的,説實話。

  解説:

  生活壓力大,養育成本高,如何讓能生二孩的家庭敢生?

  上海市婦女聯合會主席 徐楓:

  我們也建議進一步完善我們的生育福利制度。

  解説:

  “一個太少兩個正好”的夢想,如何成為現實?橫亙在心動和行動之間的障礙,如何破除?

  新聞1+1今日關注:二孩,你敢生嗎?

  主持人 白岩松:

  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聞1+1》。

  幾十年來,中國一直實行著非常嚴厲的計劃生育這樣的一個基本國策,因此當去年終於放開單獨二胎,這樣的一個寬鬆的生育政策之後呢,很多人在舉手鼓掌歡迎的同時呢,也在擔心會不會一下出現井噴呢?但是沒想到這樣一個曾經擔心出現井噴的寬鬆一點的這種生意政策,反而遇冷,在上海、在全國的很多地方都出現了這種情況,那麼遇冷的障礙是什麼呢?是不是家裏的這個小皇帝也就是老大呢?我們先來聽一段“老大”,加引號的啊,面對有可能到來的這個小弟弟或者小妹妹會是什麼態度?

  市民:

  晨晨,給你要個弟弟妹妹好嗎?

  晨晨:

  哼,我要里加出走,你和弟弟妹妹過吧。

  市民:

  媽媽再給你生個弟弟好不好?

  小女孩1:

  不好,我不要他,我照顧不好他。

  小女孩2:

  生下來我就扔河裏。

  小男孩1:

  不好,我想把愛都給我,別一半給我一半給他們。

  市民:

  鑫鑫我們再要一個小寶寶好不好?

  鑫鑫:

  關我什麼事?

  市民:

  順順,媽媽再給你生個弟弟妹妹好不?

  順順:

  不好。

  市民:

  為什麼?

  順順:

  就是不好。

  市民:

  能商量商量嗎?

  順順:

  不能。

  市民:

  格格你有一個妹妹了。

  格格:

  長什麼樣子呀?

  市民:

  和你很像。

  格格:

  那不可能,退回去吧。

  主持人:

  我要退貨,以為這是阿裡巴巴呢,淘寶呢。這個你看“老大”的態度非常堅決,但是他們不明白一個道理,如果要沒有弟弟和妹妹,他這個“老大”也是“老小”,“老大”的這種權威性完全體現不出來。

  其實這種極端的事已經不少了,我們來看看啊。在2015年1月18日《武漢晚報》有新聞,13歲女孩以死威逼父母放棄二胎,後來這個母親已經懷孕了,但是被迫終止了。1月29日《東方今報》,夫妻生二孩,女兒逼寫保證書。2月2日,《南方都市報組》,瀋陽5歲女孩不滿母親生二胎,弟弟出生後認奶奶當媽。嗬(音),這簡直是嚴重的威脅,並且採用了實際的舉動。

  看完了這樣的一些新聞,但是帶有點花絮和娛樂性質的這種採訪之後,我們可能以為,現在很多的年輕的父母打算生二胎,最大的障礙來自於老大,但事實如此嗎?真正的障礙可不是老大,而是很多老大難的問題。對了,是老大難的問題,而不是老大。那麼老大難的問題,都會是什麼呢?

  解説:

  幾天來,上海生育二胎申請率低的新聞在媒體報道後引發了不小的關注。而這些關注正是源自上海市正在召開的兩會。

  電話採訪 東方早報記者 韓曉蓉:

  這次的兩會上包括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他們對於二孩政策的呼籲還是比較的熱烈的,上海市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有一個專門的諮詢會議在諮詢會議的現場,上海市衛生局政委家庭發展處的處長樊華就説,市民生育二胎的這個意願也是沒有想像中那麼熱烈的,説上海進入婚育年齡的女性當中,有90%都是符合單獨或者雙獨這樣一個政策,但是實際上到他們衛計委來申請的不足5%

  解説:

  截止去年12月底,上海共批准了單獨二孩申請16639例,申請者以30歲以上的居多,受教育程度較高,

  電話採訪 上海市婦聯女主合會席 徐楓:

  單獨二孩政策,在上海市去年三月正式實施的,上海也統計過接近37萬對的育齡夫婦符合單獨兩孩的生育政策條件,截止到去年12月,提出申請的是近.7萬對,還是申請率是非常低的。

  解説:

  相關專家表示,在上海,生育二胎意願低並不是近一兩年才出現的現象。

  電話採訪 復旦大學人口與發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 彭希哲:

  我們在過去的十年中間,上海的平均的生育水準大概也就是0.9的戶籍人口,上海的實際生育水準長期是一直非常低。

  解説:

  如果生育二孩的意願持續偏低,帶給這座城市的影響也是不容小覷。

  彭希哲:

  如果只計算上海的戶籍人口的話,它的27%的人口就是老年人口,是中國最老的城市,如果説常住人口來説,因為大量的年輕人口,將近900萬的年輕人口在上海,所以才使得上海的經濟發展和養老的問題,沒有變成一個特別嚴重的問題。但是如果説這些外來的年輕人口,它安居在其他的城市,或者回到他們的家鄉,這個對上海的未來社會經濟發展將會帶來一個巨大的挑戰,而且這個挑戰上海靠自己的能力是很難來應對的。

  解説:

  針對這樣的局面,上海市婦聯也在這次兩會上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希望在呼籲符合條件的家庭生育的同時,解決更多配套服務。

  電話採訪 上海市婦聯主席 徐楓:

  一個還是要健全0到3歲託兒服務體系。第二點建議是要有效降低企業負擔,要鼓勵用人單位雇傭女性。第三個我們也建議建進一步完善生育的福利制度。第四,建議要形成良好的社會輿論,形成支持年輕女性階段性完成生育和撫養孩子任務以後,重返職場這種良好的社會氛圍。

  主持人:

  當單獨二孩的政策一齣來的時候,大家都感覺是看上去很美。但是為什麼在現實操作當中的時候突然遇冷,我們來看一組數字啊,這種冷的情況是什麼樣的?在上海符合單獨二孩申請條件的家庭僅有1.7萬提出再生育的申請,其實符合標準的有37萬。最後批准了16639例,但是請注意,並不是説人家立即就會生二孩,批准了,最後能夠這16639例當中生多少還很難預料,但是一定會是打折扣的。

  我們再來看北京,北京衛計委曾經預測每年北京的孕産婦平均要增加5萬左右,但是據統計,2014年2月至12月,北京單獨夫婦再生育審批了只有28778例,而且還跟剛才一樣,這28778例裏頭,究竟最後你是批了,但是他生不生、打多大的折扣,現在誰也不好説。

  那從全國的層面上來看,近一百萬對單獨夫婦必須再生育申請,92萬對獲得批復。但是專家分析,可能最後真生的也就60、70萬。那麼為什麼是這樣呢?其實這是一個現在很現實的這種考慮,它並不是一個浪漫,不像你寫一首詩,很浪漫地寫完之後發表或者不發表,等等可能都不費太多的這種成本。但是生一個孩子,要面臨的壓力,每一個家庭,每一對年輕的夫婦,都要思考太多現實中的挑戰了。

  解説:

  “單獨二孩”政策實施已滿一年,面對申請二胎人數預期與現實的差距,人們不禁要問,單獨二孩,你為什麼不生?

  沐陽市 市民:

  因為我們工資不是太多,如果生二胎的話,家庭方面的應該壓力有一點過大。

  市民:

  讀書啊、住房啊,在上海這裡現在小孩上個幼兒園,上個醫院,孕婦生個小孩也很累的。

  解説:

  生活壓力大,生活成本高,入園難、上學難,實中的種種困難,讓很多父母,尤其是80後父母,想要“二孩”不容易,而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中,這些問題尤為突出。有調查顯示,育兒成本過高已經成為一線城市,單獨家庭生育二胎意願的最大顧慮。

  市民:

  現在北京住的、吃的都不便宜,我倆都是北漂。

  市民:

  我一個人的工資年收入大概20萬左右,可能每年的家庭開銷大概是11萬至13萬這個樣子,每月月收入的30%要花在小孩身上。

  解説:

  有調查顯示,目前育兒費用已經成為家庭第二大支出,佔家庭全部支出的24%,僅次於家庭日常生活支出。而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家庭,在育兒方面的投入明顯高於全國其他城市,其中上海家庭育兒投入高居首位,約3%的上海家庭每月在育兒上的投入超過5000元,每年就高達6萬元。

  家長:

  差不多一個月吃奶粉亂七八糟的東西,加起來差不多要2000塊,然後我還沒有算請阿姨、保姆的那個錢,所以整個的育兒成本,我感覺差不多,我還完房貸,剩下的錢全是給他了。

  解説:

  教育投入是學齡前兒童的主要投入,80%的公立幼兒園平均每月費用在2000元以下,私立幼兒園則明顯偏高,24%的私立幼兒園費用每月需2000-3000元,有的甚至超過5000元。除此之外,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還為孩子選擇了各種各樣的課外培訓班。

  家長:

  其他小孩都學這樣那樣的,不可能我讓我的小孩什麼都不學,我們有一句話讓小孩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我現在不選擇生二胎,壓力太大了

  解説:

  除了生活、教育方面的經濟壓力外,近年來人們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急劇改變,也是二胎減少的因素之一。根據2010年的統計,北京育齡男女中約有10%選擇不要孩子,而廣州、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中已經有60萬個“丁克”家庭。而這些城市人群正是“單獨二孩”的主要適用對象。

  主持人:

  我看看大家的這些擔憂都集中在哪些層面呢?透過《中國青年報》的這個調查呢,我們能夠感受到其中的一些端倪。你看啊,生二孩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排絕對第一位,遙遙領先的是84.9%的經濟成本太高了,誰都要算這筆賬是吧。接下來的時候,接近有30%女性身體會吃不消,還有這個二孩性別帶來家庭的問題37%,第一個孩子會不同意,也就是老大是否同意,家庭結構改變影響孩子也是擔心,16.%,老人的壓力加大,因為畢竟很多的家庭要請保姆,經濟就更大了,老人來帶,但是老人帶一個可能行,帶第二個的時候是不是年歲就已經大了等等,都要考慮。另外還有對事業造成影響,尤其是對做母親的,31、32歲的時候,比如説生二孩,可能正是事業的上升期,生了就麻煩。

  然後還有這個産假等生育福利縮水,等等等等現實中的這個擔心的確會非常多,接下來我們要請教一位專家,是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的所長張車偉,張所長您好。

  中國社會科學院 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 張車偉所長:

  你好,主持人。

  主持人:

  透過上海兩會中間很多這個委員代表們的一些聲音,是否正在發生一個重要的轉變,過去我們可能習慣性的對這個二孩採用一種限制,恐怕是已經到了要鼓勵的地步了是嗎?

  張車偉:

  我是這樣認為的,我覺得我們國家這個生育的意願甚至我們的生育的文化、生育的傳統應該説到今天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以後我們過去都習慣於我們多子多福、多生育,在中國好像似乎是一個大家都覺得不可改變的一個事情,但是我覺得到今天,確實改變了,而且我覺得已經到了一個,我們已經面臨著一個低生育水準的一個時代。而且從中國現在的生育的實際狀況來看,那麼從全世界來看,應該説中國都屬於偏低的,所以這樣的一個基本的事實和國情,我們現在應該有一個比較清醒的認識。

  主持人:

  張所長,透過您的這一番話,是否我們可以換個角度去解讀,去年非常流行的一個詞叫新常態,但是過去我們的定式就會以為是,哎呦,這要是放開二孩的這種政策,這還不一下子人口就暴增啊,但是可能我們忽略了現實社會,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壓力等等很多因素,可能新常態是你及時給了他政策,可能也有大比例的不生,是嗎?

  張車偉:

  我就是這樣認為的,我覺得對於這個生育,確實我們要有一種新常態的一個思維去認識它,對這個新常態我們覺得很多人可能還是不適應它,就像剛才你講的,就是我們中國人已經習慣於説哎呀這個放開生育還得了啊?那個每個人都要那,肯定要生爆,中國這麼大的一個地方,那人口已經這麼人滿為患了,再生肯定是裝不下,我覺得這種思維應該説還是普遍的存在,對於新常態的認識,對於我們在生育方面所發生的一些根本性的變化,我覺得這樣的一些認識,可能更多的在專家圈裏邊、在學者圈裏面有一些共識。

  主持人:

  我明白您的意思,在決策圈裏邊恐怕還是在常態當中,沒進入到新常態。

  張車偉:

  對,我覺得還是需要一個過程,讓大家去了解、認識這樣的一個國情和現實。

  主持人:

  嗯,張所長,接下來也有一個現實的問題,比如説我們要是採用一種鼓勵的話,恐怕也不只是喊口號,或者説是意願的這種鼓動,可能也有很多政策的傾斜,我們這來看一個相關的這種調查,《中國青年報》的調查説對於生二孩應該有哪些配套政策?排第一位的是加大教育資源的投入程度,讓他這個培養孩子的這個成本降低60%接近啊,完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還有建議延長二孩的産假,就是你比如説三到六個月的這種增長,還有給予男方一定的陪産假期,保障生二孩的女性不受歧視,回來工作沒了這很麻煩。您怎麼看待媒體所做的這個希望政策的這種改變的這個一些數據?

  張車偉:

  我覺得這樣的一些數據,應該在那些超大型城市,尤其是我們講的比方説一線城市,我覺得這個確實是一個現實了,就是説即使你採取這樣的一些鼓勵生育的政策,我現在也覺得可能不會有特別大的一些影響,肯定會有效果,但是我覺得你要想扭轉,我們國家現在低生育水準的現實,尤其是北上廣我們知道,他們的生育水準從全球,如果你和全世界其他國家來比的話,都是屬於最低的之列。因為無論是北京還是上海,它的總和生育水準現在都不到1%,這個在全世界來講,當然我們這樣的一個規模,像北京、上海的規模足可以和歐洲的一些中等的國家相比,所以我覺得像在這樣的一個經濟體當中,在這樣的一個社會當中,這種低生育水準的現實已經是很嚴酷了,已經是很嚴峻的一個現實了。

  我覺得在這樣的一個現實下,我們即使採取這種鼓勵生育的政策,大概大家會,這個生育水準會有所變化,但是也不足以改變我們這些地方面臨的低生育水準的限制。

  主持人:

  我做一個非常簡短的一個測試,如果現在我們是全面放開這種二孩這種政策的話,假如100個人符合這種標準要去這個,就是在這個育齡期間,你覺得真正生的會打幾折?8折、7折?我個人認為可能會在7折到6折之間。

  張車偉:

  現在應該説我們單獨二孩政策放開以後,也將近不到一年時間,但是在一些地方現實應該説出乎過去,應該出乎一些人的意料,當然不出乎我的意料,我覺得出乎一些人的意料。就是説當時我們放開這個政策的時候,很多人預計會帶來非常大的一個生育的一個反彈,到現在為止應該説沒有出現,而且低於我們很多人的一些預期。

  主持人:

  您打幾折呢這塊?

  張車偉:

  那麼現在來看的話,我覺得這個問題全國來看應該是不好説,那麼在這些特大型城市大家,我覺得我還是同意你的看法,大概6、7折這個差不多,應該我覺得這是一個,應該説比較不是特別,這個樂觀的,應該説是一個相對謹慎的態度,我覺得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主持人:

  沒錯,好。一會兒針對全面放開這種二孩政策是否可行,我們會繼續探討,但是我們要關注這個問題。

  解説:

  這是一張拍攝于2014年的照片,在江蘇省如東縣一戶四世同堂的人家,20歲的大學生劉心雨站在前排正中,後排站著他45歲的母親、47歲的父親、66歲的外公、68歲的奶奶、69歲的爺爺、90歲的曾祖父和91歲的曾祖母。這是一個典型的倒金字塔家庭。

  劉心雨所在的江蘇如東,是中國最早實行計劃生育的縣,上個世紀60年代如東就啟動了計劃生育工作,1979年《人民日報》曾發文表揚如東,“通過控制人口,促進了四化建設”。嚴格的一胎化政策,使如東號稱“30年裏少生了50萬”。也許這曾經有利於如東的發展,但時至今日,如東卻已經成為專家眼中可怕的老齡化黑洞,全縣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8%,遠高於聯合國設定的7%老齡化社會標準。並且,通過少生孩子來致富的目標也漸行漸遠,2011年如東縣的人均gdp只有42800元,遠低於江蘇省人均的61600元。

  電話採訪 “人口與未來”網站聯合發起人 統計學博士 黃文政:

  老年化讓你整個社會這個經濟失去活力,所有的行業都可能變成夕陽行業,你可能除了醫療,除了養老,除了殯葬,除了這些行業以外,很多行業都會出現問題。

  你想一個年輕人多的社會,他會去創造,他會要去買車,買房,要去養孩子,這些都是你真正的內需根本,這些年輕人願意去奮鬥,就是他提供勞動力,這兩個匹配起來就是經濟發展,那麼人口衰減和老化,對你的經濟發展是一個雙重的打擊,你的消費衰減你的勞動力也衰減。

  解説:

  長久以來,人們認為少生孩子會使得人均佔有的財富增加,有利於社會經濟發展,但在經濟學領域,這樣的推論並不成立。相反,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負面例子比比皆是。最顯著的一例就是我們的近鄰日本。

  黃文政:

  日本這20多年來,它已經不是週期性的,自從泡沫化以後,從1990年代初期開始,它的經濟就一次次萎靡,現在包括安倍經濟學,它採取很多方式,它好像也沒法提升起來,實際上在國際這個宏觀這個經濟學界,大家基本上一致認為,日本的問題根本在於它的長期低生育率,導致它的人口的極度老化。

  解説:

  包括日本在內,東亞的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曾實行控制人口政策,當生育率降低到一定程度,妨害了經濟發展時,又都不約而同地改為鼓勵生育,但時至今日,效果並不明顯。

  黃文政:

  日本其實在1949年的時候就有過那種所謂節育政策,就是説原來好幾個孩子,你要補助,現在不給你補助了。然後新家坡也是這樣,1970年代它開始提倡少生兩個孩子,不要多生。但是新加坡到1980年代末期的時候,它就開始放開了,放開以後它的生育率從1.6彈到1.9幾,它很快又降下來了。所以的話,不是説你放開以後,生育率就能提升了。

  解説:

  中國目前的總和生育率,按照2010年最新一次人口普查的數據,僅為1.18,也就是説一對夫婦平均生育不到1.2的孩子,國家衛計委調整統計誤差後公佈的生育率也只有1.6左右,而人口學上認為,只有生育率達到2.1以上,人口才能實現正常的代際更替。

  主持人:

  那麼是否到了該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的時候了呢?繼續連線這個嘉賓,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的所長張車偉,張所長您覺得是否到了,已經不僅僅是這個單獨二孩的問題,而是全面放開二孩的這樣的一個時機了

  張車偉:

  我是這樣認為的,我覺得現在應該説這種放開二孩的時機,應該説早到了。那麼剛才我們那個短片當中也可以看出來,就是説實際上在我們亞洲其他的一些國家,也都採取過類似的早期限制人口的政策,當這個國家的生育水準然後低於更替,更替這個生育水準也就是2.1%,這種更替水準十到十五年以後,從過去的限制生育都變成鼓勵生育,但是呢,就像剛才講到的,實際上他們也沒有特別大的改變。

  那我們國家應該説從1990年開始,我們國家的總和生育率就達到了更替水準,那麼現在算來已經24年了,那麼二十多了,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覺得我們全面放開二孩的時機是已經成熟了,應該是不存在什麼樣的問題。

  主持人:

  甚至您覺得可能都有點晚了?

  張車偉:

  這個話我不太好説,但是我覺得至少是説我們全面放開二孩的時機成熟,我覺得我還是一直是這樣的觀點。

  主持人:

  好,非常感謝張所長給我們的這個解答。其實呢,中國現在60歲以上的這個人口已經佔了總人口的百分之15點多,但是跟日本相比我們還算是年輕的呢,日本是四個人中就有一個65歲以上的人,但是中國的現實是基數太大,我們60歲以上的人已經超過了2個億,將來養老等等很多方面都會是大問題。

[編輯:趙妍]
 
返回頂部進入桌面版

國際在線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0102006

京ICP證120531號 京ICP備0506489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14

網站運營: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