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入後李光耀時代 新加坡未來或存不確定性

國際在線專稿2015-03-25 09:03:39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趙穎)23日淩晨,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病逝,享年91歲。李光耀為新加坡留下了哪些政治遺産?在他離世後,新加坡能否繼續按照李光耀所設定的道路前行,亦或是隨著時代和社會的變化而出現改變?

  23日,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逝世。新加坡媒體用“失去李光耀後的第一天”為題,來緬懷這位新加坡奇跡的締造者。儘管此前學者對“後李光耀時代”的確切時間節點劃分多有爭論,但無論如何,李光耀的離世,都應該被視作是一個時代的結束。

  自李光耀1959年出任新加坡自治政府總理,到1965年他出任新加坡獨立建國後的總理,再到1990年從總理的位子上退下來後改任國務資政和內閣資政,幾十年間李光耀為新加坡開創了一條獨特的發展之路,也為其留下了諸多政治遺産。

  新加坡國立大學法學院亞洲法律中心副主任王江雨認為,在制度層面上,李光耀為新加坡留下的第一個政治財富便是繼承和鞏固了英國的議會民主制。無論哪一個政黨當選,都需要通過有效的選舉來實現。王江雨説:“在新加坡,英式民主(議會)制鞏固下來,選民一人一票直選,選議員,再從國會議員中産生政府。每五年議席大選,選舉比較公正,沒有操縱、作弊。新加坡民主與西方民主最大的不同在於政府在大選後非常強勢,不取悅于選民,至少在李光耀時代非常注重制定長期的政策,不會選民愛聽什麼就説什麼,而是堅持原則。”

  李光耀留下的另外一大政治遺産,是倡導法治立國,這是保障新加坡穩定和發展的前提。對此,新加坡管理學院法學院副教授,曾經擔任過官委議員的陳慶文説:“一個高度透明的法律體系,促進了新加坡的發展。法律提供了社會凝聚力,並使全社會作為一個整體有效運轉起來。我認為法律體系確實是李光耀留給新加坡的一大政治遺産。”

  王江雨也認為,李光耀厲行法治,執行力度甚至比法治的母國英國還要堅決和完善,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能淩駕於法律之上。

  王江雨表示:“這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需要政治強人一開始去堅定不移地推行。”

  不過,對於外界一直有聲音批評新加坡法律過於苛刻,陳慶文説:“新加坡確實曾被人批評法律過於嚴苛,但是如果你回顧新加坡取得的成就和付出的努力,就會認同這個法律體系。”

  此外,在建國之初,面對一窮二白的新生國家,李光耀建立了一套適合新加坡國情的社會制度,包括組屋、中央公積金、教育和國防建設制度等,成為新加坡社會穩定的壓艙石。對此,王江雨説:“比如組屋制度,實現居者有其屋,製造和穩定中産階級,家家都有財産,不會作亂。再有設立中央公積金制度,新加坡不搞福利社會,但也並不是説不養老,而是採取強制儲蓄的方式,自己養自己,掙得越多將來留給自己養老的錢越多。這個制度非常好,既能夠吸引民間儲蓄,還能老有所依。”

  談到李光耀的治國理念,離不開務實兩個字。新加坡時評作者、隆道研究院總裁許振義認為,不拘泥于任何意識形態和現成的教條,一切以新加坡和其民眾的利益為宗旨來制定現實的經濟、政治政策,也是李光耀留給新加坡的一大政治智慧。

  許振義表示:“新加坡政府一直繼承的是一個很務實的態度。新加坡政府不談主義、不談陣營,哪一個方案和做法符合現實就會被採用。從李光耀(執政)時代到現在一直都是這樣。”

  李光耀離世後,手握諸多政治遺産的新加坡能否保持其政治延續性,亦或會隨著時代和社會的變化而出現改變和變數?對此,王江雨認為,“以後的新加坡還會在他設定的框架之內發展,這可以保證新加坡還能持續發展一段時間。但是這個小國以後的發展仍需要出色的領導人,因為新加坡資源匱乏,只能靠人,所以需要傑出的人去創造。應該説未來帶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而許振義則認為,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對政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新加坡未來關鍵還是看執政的人民行動黨能否繼續維持治國能力,為新加坡製造就業機會,推動新加坡經濟發展,讓人們安居樂業。如果能夠做到這些的話,執政黨在政策上要遇到的壓力就會比較小。而隨著李光耀這個精神領袖不在,黨內出現不同聲音時若沒有人彈壓,那麼新加坡未來最大的變數或許來自人民行動黨內部。

  許振義表示:“如果真的是(黨)內部有兩派很大不同的看法,互相不能認同,説不定就會出現分裂的現象。”

  而陳慶文則認為短期內,新加坡的政策不會有太大改變。他説:“我不會認為有顯著的改變。這不僅因為對李光耀先生政策的尊重,更是因為目前的領導層仍然相信很多李光耀的政策,如多種族和諧相處,任人唯賢,強勢反腐等制度,仍然是新加坡的發展所需。”

[編輯:張斯路]
 
返回頂部進入桌面版

國際在線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0102006

京ICP證120531號 京ICP備0506489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14

網站運營: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