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從這裡起飛——中關村創新驅動啟示錄
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無數懷揣創業夢想的人們每天在這裡進進出出,尋覓生存發展所必需的各種要素……
“不能等待、不能觀望、不能懈怠!”——一年半前,習近平總書記一連用3個“不能”,再次發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號角。
2014年,新創辦科技型企業超過1.3萬家,比上年增長1倍多;企業實現總收入3.5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7.2%……
作為首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孕育了260家上市公司的中關村,究竟有著怎樣的創新密碼?給人以怎樣的啟示?帶著一系列問題,新華社記者歷時數月深入調研,解剖“中關村樣本”。
政府與市場——市場力量推動科技創新的樣本
啟示一:在中關村,有形的手與無形的手“攜手同行”,越來越多的資源要素為創新創業提供了良好的生態圈,其中,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為什麼在美國矽谷沒有一個管委會,政府似乎也沒有做規劃,卻産生了高科技産業的集聚?背後推手是什麼?本質原因是什麼?”
這一系列問題,很早便引起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主任郭洪的好奇,也成為中關村一直探索追問的話題。
北京數碼大方科技有限公司總裁雷毅有幾次跟中關村管委會去外地考察對接項目,對此深有感觸:“不管跟哪個領導出去,企業名單在主桌上,領導的名字在副桌上。這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在中關村,企業是主體。”
中關村鼓勵創新,管委會是什麼角色?
中關村給出答案:中關村管委會是北京市政府的派出機構,沒有行政審批權,也沒有獨立財政,只能是創新創業的服務者。同時,政府必須衝在一線、給出支撐,彌補市場機制不足,讓市場資源有的放矢。
“一筆天使可以拯救一個團隊,也可以創造一個産業。”科技創新小企業、新想法亟須有天使投資持續供血。然而,現實情況是投資機構往往懼怕承擔風險,國內天使生態並不成熟。
中關村登高一呼,提出創設政府投資引導基金,以市場化手段與投資機構共擔風險,調動投資人熱情。
以“天使投資”為例,截至2014年12月31日,中關村天使投資引導資金與14家天使投資機構合作,設立14只基金,總規模達13億元。其中,中關村引導資金承諾出資1.3億元,政策資金被放大近10倍。
把政府的資源與市場的資源集成打包,給創新者提供一站式、自助式的服務——中關村還成立了中關村發展集團這個資源平臺。
“只有政産學研用互動變多,科技創新才會帶來效益。”中關村發展集團董事長于軍説,集團在政府、市場、創新主體、科研院所等各方之間協同服務,放大政策支撐、撬動資本市場的力量,給創新企業帶來更多支持。
企業成為中關村自主創新的絕對主體,也成為享有中關村創新服務的主體。
“創業回到中關村,政府部門會問‘我們能幫你什麼?’”從矽谷回國創業的何搏飛感慨地説,類似“How can I help you?”這樣的説法在國外一般都是服務員、銀行櫃員用的,隱含的主語是“你”,説話者把自己的身份放得很低,足見中關村在服務創新主體上的意識轉變。
打造創新創業生態,點亮更多創新創業夢。
2014年6月12日,曾經專營圖書的海淀圖書城步行街正式改造成中關村創業大街,聯想之星、天使匯等知名創業服務機構入駐。每天,這裡都有若干場創業活動:對創業者而言,一天內既可與創業明星互動,也能參與創業沙龍,更能從項目路演中汲取養分。
負責街區運營的清控科創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秦君説,將核心區傳統零售地標變身創新創業地標,這是中關村完善創新創業生態的點睛之筆。
從上世紀80年代的電子一條街,到90年代的一區五園,到2009年正式成為國家級自主創新示範區,再到今天的一區十六園,中關村示範區已覆蓋北京16個區縣,並初步形成了由行業領軍企業、高校院所、高端人才、天使投資和創業金融、創新型孵化器及創客組織、創業文化六大核心要素以及市場、法治、政策環境有機組成的中關村創新創業生態系統。
“‘90後’創業者、領軍企業骨幹創業者、連續創業者、海外創業者成為中關村4支創業大軍。”郭洪説。
2月4日,中關村發佈“創業中國引領工程”,推動大眾創業。
創業者超過20萬人,以創新型孵化器為代表的“眾創空間”超過500家……到2020年,這裡將成為全球原創思想的發源地和高科技創業者實現夢想的首選地。
“我們幹的事情,就是把一切阻礙創新的桎梏解除,推翻‘五指山’、鬆開‘緊箍咒’。”郭洪説,對於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中關村充滿信心。
信念與突破——創新自信的樣本
啟示二:“要創新!要創業!要實現夢想!”在這裡,能夠看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的自信
什麼是創新?行走在世紀之交的中關村,人們會指給你看,創新曾經是那條聞名遐邇的“電子産品一條街”。然而,今天的中關村人會給你更多答案:創新是小米手機、“萬能晶片”和新型腫瘤標誌物熱休克蛋白90α……是一群敢於突破的狂人,是一種不輕言敗的信念。
從“跟隨他人步伐”,到“自主創新研發”,中關村對創新的理解逐步加深,這與她一路上培育傳承的創新自信密不可分。
中關村的自信來源於人才匯聚,來源於“土壤肥沃”,也來源於精神傳承。這一切構成了中關村所獨有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
2014年售出 6112萬台手機,含稅收入743億元……創業4年多,小米科技實現了從行業追趕者到全行業追趕對象的轉變,平均每11名員工實現1億元收入。
“從現在起,我們向前的每一步都在書寫行業新的歷史!”年初,小米創始人雷軍在致員工的信中鼓勵大家“去到別人夢想都未曾抵達的地方! ”
夢想,來源於最初的創始團隊:5個“海龜”,3個“土鱉”,平均年齡43歲——擁有微軟、谷歌任職經歷的林斌,曾在摩托羅拉擔當研發重任的周光平,曾負責谷歌地圖3D街景等項目的洪鋒……行業頂尖人才匯聚中關村,鑄就小米的“超豪華”陣容。
在郭洪看來,小米的快速成長恰巧是中關村創新生態系統的最佳例證。“中關村有諸多創業領軍企業,形成了創業係,如百度係、聯想係、騰訊係、華為係。這些領軍企業不斷催生新的創業者,也不斷給創業者提供市場,在創業生態中它們是有機地聯繫在一起的。”
和小米一樣,越來越多的企業發現,産業內“最好的人”早已匯集中關村。
“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對此深有體會。“今日頭條依託的推薦引擎技術並不普遍,國內精通的不足百人,北京中關村佔了絕大多數,其他城市很難找到。”在尖端人才助力下,“今日頭條”創業兩年多,累計用戶超過2.4億,每日活躍用戶超過2000萬。
創新自信也有賴於中關村創新創業精神的“薪火相傳”。
從陳春先、柳傳志,到張朝陽、李彥宏、王志東、徐小平,再到張一鳴、許單單,今天,無論商業成功還是失敗,創業成為中關村人的一種生活方式。
2008年,以創業培訓為使命的“聯想之星”問世。柳傳志形容此為“用聯想總結的實踐經驗,告訴你如何做企業家,或者是否適合做企業家。”如今,“聯想之星”已成為國內知名的創業培訓、天使投資平臺。
“聯想之星就是通過天使投資和培訓孵化,幫助這些規模很小的極早期創新型企業定戰略、找資源、找人才。”聯想之星孵化器投資部副總經理周自強説。
在中關村,聯想的做法並非個例。“中關村創新創業基因是代代相傳的,在這沒人願意‘老老實實’的,有機會就會想去創業。看看微軟、百度已經培育出多少人才就知道了。”中關村論壇協會秘書長夏穎奇説。
這群“不老實”的創業者還包括像徐小平、雷軍這樣的“明星天使”,他們“現身説法”,幫助判斷、評估甚至投入年輕人的創新夢,形成了充滿“正能量”的創新創業明星導師機制。
“中關村創新創業的未來屬於80後、90後的,他們在人生的最佳時期、創新創業的黃金年代,中關村能做的就是為他們搭起平臺、做好服務。”秦君説。
專注于穿戴式設備、虛擬現實領域的蟻視科技的覃政;致力於打造“圖像識別的新一代引擎”的曠視科技創始人印奇……不久前,《福布斯》中文版發佈“中國30位30歲以下創業者”榜單。榜單中,北京佔13位。
這是《福布斯》中文版與美國版連續第4年一起,尋找併發現各自國家最優秀的年輕創業者……
人才匯聚、鼓勵創新、包容失敗、文化傳承,越來越多的創新思維正在中關村萌芽,越來越多的“瞪羚”正從中關村起步,越來越多“拿得出、叫得響”的品牌正與中關村緊緊相連。而中關村則收穫著她獨有的創新自信。
傳統與競爭——中國商道的樣本
啟示三:跨越傳統與現代、融合夢想與情懷的創新創業夢,鑄就了中關村的創新商道樣本,更折射著幾代知識分子一脈相承的科技報國、實業報國的雄心
1984年,已經40歲的柳傳志決定“下海”。當時,柳家7口人一度蝸居在一間12平方米、類似自行車棚的房子裏。逢年過節,柳傳志都起大早去菜市場外排隊,一開門就往裏衝,為的是在憑票定量供給的食品之外多買一隻雞。
生活的窘迫讓人突破自我,而國家産業的落後激發愛國豪情。
在中關村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動員大會上,柳傳志曾動情地説:“每每聽到國際上有人説中國只會簡單的製造,我就很是憤憤不平,而當聽到有人説,‘中國用堆積如山的襯衣換別人一架飛機,還得了便宜。’我就更是血往上涌。”
過去30年,柳傳志將始於中國科學院大院一間小平房裏的小公司,變成全球最大個人電腦(PC)製造商。人們無法不感嘆:時勢造英雄。
枊傳志創業十年後的中關村,1993年,當王志東創辦四通利方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時候,誰能想到這將開啟中國互聯網時代。
“全球華人,無論身在何地,無論背景如何,但大家談起中國飲食,談起金庸小説,談起中華歷史,就有説不完的話,我希望有一個中國的網站,成為全球華人的網絡家園。”
有了這個夢想,王志東當年數次赴美,不僅帶回650萬美元投資,更明確了公司要向互聯網發展的方向。1998年,四通利方完成與美國華淵公司的合併,新浪網誕生。
“老爸,那時候,你汽車不大會開,英文也講不好,怎麼就讓美國人心甘情願地投資?”遊走在繁華的“中國矽谷”,仰望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兒女時常這樣發問。王志東笑而不語,心中卻充滿了不斷實現夢想的幸福感。
改變自我、改變中國、改變世界,這是夢想的魅力。
如果把夢想比作光束,那麼俞敏洪將自己的夢想照進了別人的現實,又在這個過程中,實現了自己的人生抱負。雖然過程曲折離奇,但他仍然鍥而不捨。
“雄鷹靠著翅膀可以飛到金字塔頂端,蝸牛一定會掉下來。再爬,再掉下來,繼續爬,終有一天會看到與雄鷹同樣的世界。而我,就是那只一直不停爬著的蝸牛,別人五年做好,我花十年幹成。”
從柳傳志到王志東、俞敏洪,知識精英的人生軌跡已經和30年前完全不同,路徑越來越多元,但內心報國的熱情同樣炙熱。
2009年,已是耶魯大學終身教授的鄧興旺做出回國創業的決定時,包括妻子在內的很多人都感到不解。如今,從生物學教授到企業家,鄧興旺在知天命的年紀,完成了人生的新挑戰。
“中國種業和世界先進水準差距非常大,我認為自己有責任把中國的生物育種技術水準提升上去。就算不賺錢,也要堅持。我是農民出身,如果不為他們做點什麼,我對不起他們。”這位湘西小山村裏走出來的科學家説。
當創業報國成為一代又一代人的共識,用有限資源實現無限夢想的過程,便成為這個時代最美的風景。
中關村培育創新,也培養出一種“守規則、重道德、講誠信、善公益”的企業文化、商道樣本。 利亞德的總部在北京市海淀區一處並不起眼的廠房中,這個由舊的襯衫廠改造而來的寫字樓卻成了全球LED領域的重要創新之源。
過去的幾年中,利亞德為國慶60週年慶典、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APEC北京會議,以及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德國議會、美國豐田中心等重要儀式、場所提供專業解決方案,“利亞德”為世界所認識。
“‘利亞德’是個洋名嗎?”記者問。
“不是洋名,純粹的中國商道,意思是‘利益亞於品德’。”利亞德董事長李軍回答説,要立足競爭異常激烈的LED産業,不僅需要加強自主技術創新,還要看重企業道德帶來的“國際認同”“品牌尊重”。
“做一個企業,不光看你是否賺錢,還要看市場對你的認可、用戶對你的評價和中國品牌在國際上的自豪感。”李軍的堅持獲得了認可,如今利亞德已在全球5地設控股公司,年訂單超5億元。
從1988年財務軟體研發做起,王文京創辦了亞太地區最大的管理軟體提供企業“用友”。王文京和“用友”成功的關鍵,公司名字就是生動闡釋,“做用戶之友”。
把客戶當作摯友,對客戶信守承諾,助推用友趕搭技術革新的每一次浪潮。目前,用友已擁有全球200多萬家用戶。
越來越多的中關村科技企業開始意識到誠信對於企業經營的重要意義。
在新東方位於中關村核心區的總部大樓內,俞敏洪依舊是一身休閒裝扮。他習慣説,改革開放讓自己成了富豪,可他要做個有良知的心靈富豪。為此,俞敏洪一直尋找著商業運營和理想情懷中的“平衡點”。
無論是李軍對“利益亞於道德”的堅守,或是王文京要成為用戶摯友的心聲,抑或是俞敏洪想做個“有良知的心靈富豪”的理想。中關村創業人給現代商業競爭文化加上了人文注腳,續寫著創新企業文化的道德樣本。
中國與世界:中國夢的樣本
啟示四——面對科技創新發展新趨勢,世界主要國家都在尋找科技創新的突破口,搶佔未來經濟科技發展的先機。中國,不能在這場科技創新的大賽場上落伍,必須迎頭趕上、奮起直追、力爭超越 中關村不是“矽谷”,但卻跑到了世界科技前沿,成為與“矽谷”比肩的科技創新“新一極”。這其中,廣納賢士、延攬人才的政策“梧桐”效果突出。
坐落在北京北郊一處僻靜園區內的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幾乎會讓每一個訪客驚嘆:該所成立5年內被《科學》《細胞》《自然》三大國際頂級學術期刊刊登的論文已達19篇。
在方圓數十平方公里的中關村核心區內,與生命所為伴的各類科研院校有200多家,聯想、百度等高科技公司1萬多家。這樣的密集度,全球少有。
距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不到十公里外,就是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展示中心。2013年9月30日,中央政治局委員集體走出紅墻,就是來到這裡學習,引起海內外關注。
國際科技革命正催生産業格局發生大變革,科技創新令各國都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具有國際視野的中關村創新創業者們對此感受強烈。
專門投資原創發明和知識産權的北京智谷公司總裁林鵬説,海外高科技公司新一輪的創新佈局正在向我們大軍壓境。比如高通公司,每年投入幾十億美金研發通信技術,同時通過專利許可收回60億到70億美金,形成研發——技術壟斷——專利收費的良性循環模式。
與此同時,新一輪科技産業變革,正在催生一批創新驅動的中國企業快速成長,勾勒出中國創新在世界舞臺上崛起的藍圖。
漫步在中央領導參觀學習過的中關村示範區展示中心,從全球最大的LED顯示屏,到3D列印的飛機關鍵零部件,從大型尖端醫療設備,到每平方釐米管壁上分佈有80億到90億個小孔的污水滲透膜……上千項全球領先的高科技産品是中關村高科技企業的實力代表。
展示中心一角,停放著大基醫療公司的最新醫療設備。“我們這臺最新研發的PET-CT機有兩項專利填補國際空白,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品質,産品已經銷售到美國費城癌症中心等國際著名醫院。”大基醫療公司董事長孫啟銀説。
中關村的創新創業速度引發海外關切。《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記者特德·格林沃爾德寫道,全球有許多城市都試圖複製矽谷,吸引眾多的科技創業和價值數十億美元的高科技公司。但是,只有一個已經成為有力的競爭者:北京。
海歸,正在紛紛歸來——在美國錯失“教授夢”的沈月雷,索性利用個人所長創辦了一家專門研發生産基因敲除小鼠的公司。一直以美國為重心的沈月雷,為了降低成本,將部分環節搬回了國內,結果大大超于他的預料。
“除了學校和科研單位,沒想到2010年以後回來的海外人才比2010年前十年的都多,其中不少在生物醫學領域工作,形成了國內巨大的市場,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如今,沈月雷的公司在中國越做越大,已把總部從美國搬到了北京。
中關村已經有像沈月雷一樣的海歸創業者2萬人,不僅如此,越來越多的國際人士也被吸引而來。比如,網秦公司先後把三星Galaxy之父奧馬爾·汗和原索尼創意設計中心負責人尼可拉斯·努列招至麾下;前谷歌高管雨果·巴拉則加盟小米公司。
全球知名的科技投資管理公司以色列英菲尼迪集團董事總經理胡斌説,中國龐大的市場需求正在推動全球經濟發展進入中國節奏。我們在全球管理15支基金,有13支設在中國,連我們的老總都把全家從以色列搬到了北京。
如今,中關村延攬國際人才、吸納全球智慧的步伐正加速向前。一大批企業開啟了海外建設研究院、研發中心的進程,讓全球智慧匯聚中關村。百度在矽谷成立實驗室,吸引人工智能領域頂尖專家吳恩達加盟;格靈深瞳在矽谷等地設立聯絡研發機構……
在越來越多的人看來,中關村正在從追隨者、同行者轉變為領跑者,創新創業的中國夢正在跨越膚色和國界。
每到春天,中關村濕地依舊會吸引不少大雁、黑天鵝、白鷺等珍稀鳥類前來棲息。
它們為何選擇了這裡?答案是:“是因為這裡符合它們的生態需要,是它們的棲息地。”
中關村又是誰的棲息地呢?是那些為了中國自主創新、懷揣著創業夢想的人的“棲息地”!
這片“棲息地”正在擴大:2014年12月,國家決定將“中關村試點政策”推廣複製,激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2月5日,全國第一個以科技園區上市公司為樣本編制的股票指數系列——中關村A股綜合指數和中關村50指數正式發佈,旨在發現價值,打造中國創新型經濟晴雨錶。
締造了聯想、百度、小米等優秀企業的中關村,仍在不斷追夢、築夢、圓夢…… (新華社記者張宿堂、陳新洲、李斌、肖春飛、張舵、李崢巍、余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