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強”聲】李克強:政府該讓利的讓利 要讓百姓腰包鼓起來!

國際在線專稿2015-03-07 09:03:32

【兩會“強”聲】李克強:政府該讓利的讓利 要讓百姓腰包鼓起來!

新華社 丁林 攝

  文: 時冉

  “我來自孔子家鄉”

  “我來自‘水泊梁山’”

  ……。

  6號一早,李克強剛一走進大會堂西大廳,山東團人大代表的個性介紹一下子“點燃”現場。讓小記沒想到的是,2個多小時的審議討論從頭到尾是“高熱”不退。代表們的問題包羅萬象,建議坦率直白,克強總理積極支招、獻策。真是一場走心、貼心、暖心的交流。走起~到現場感受一下吧:

【兩會“強”聲】李克強:政府該讓利的讓利 要讓百姓腰包鼓起來!

新華社 姚大偉 攝

  “政府要向老百姓讓利”

  金蘭英,一家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這位69歲的代表,典型的山東女漢紙,一口字正腔圓的“山東快板”讓全場人忍俊不禁。給黨和政府過去一年的工作點讚,金代表也直言企業想説的問題。李克強現場叮囑在場的國務院部門和山東省負責人,“政府要向百姓讓利,要讓百姓的腰包鼓起來。”

  金蘭英:現在一畝地一年要上交(土地使用稅)6000多元。

  李克強:現在企業生産要素成本在增加,要採取臨時措施,不能隨意上漲。地方也不可殺雞取卵,現在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生産經營困難。政府該讓利的讓利,要讓人民的腰包鼓起來。政府過緊日子是為了老百姓過好日子。

  金蘭英:交養老保險,壓力也不小,一個人一年得交一萬。

  李克強:要根據各省情況,保證企業正常經營,過不去坎就談不到未來。我們爬坡,也要讓你們過坎,政府該墊就要墊一點。

【兩會“強”聲】李克強:政府該讓利的讓利 要讓百姓腰包鼓起來!

中國新聞社 劉震 攝

  市長遇難題,總理支招

  農業大省山東,和全國各地一樣面臨農業農村現下改革難題。去年7月,李克強到山東德州視察。人大代表、德州市市長楊宜新代表德州群眾送給李克強一本視察點的新舊對比圖。李克強仔細翻閱,並委託楊宜新向鄉親們問好。

  談變化的同時,這位父母官兒也不失時機提出問題。楊宜新坦言,現在農村需要推進適度規模經營,但不少農民對土地流轉存在顧慮,擔心自身利益受損。聽到這裡,李克強插話説,“我來給你提個建議”。總理的建議是什麼?讓我們一起聽聽吧!

  李克強:“我給你加四個字,在適度規模經營前面是不是可以考慮加上‘多種形式’?這是我在德州德強農場受到的啟發。規模經營不一定都要通過土地流轉,可以通過合作社和股份制形式,讓農民把土地入股。這樣不僅能出去打工,同時土地還在他名下,還能從土地經營中得到收入。這種方式,農民沒有顧慮吧?

  楊宜新:沒有,因為土地還是他的。

  李克強:那就順應農民意願,引導他們更多往這方面發展。你們德州大力探索,也給全國創造經驗。

【兩會“強”聲】李克強:政府該讓利的讓利 要讓百姓腰包鼓起來!

中國日報 武治義 攝

  老師的擔憂:學校戶外活動顧忌多

  郝翠娟老師在煙臺二中教數學。她道出不少學校老師的擔心:出於安全考慮,組織學生戶外活動顧忌很多。“不敢春遊,一年兩次的運動會也壓縮成一次”,郝翠娟建議,國家出臺學校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通過界定學校法律職責,讓學校不再“因噎廢食”,為學生創造良好成長環境。

  李克強接過郝翠娟的話説,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礎,要通過全面素質教育為實現“雙中高”提供人才保障。

  “有一句話,‘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國外有些學校搞生存訓練,有了團隊精神和克服困難的勇氣,反而讓精神文明瞭。教育是基礎,教育素質提上去了,全民族的創造力就增強了,實現‘雙中高’、現代化的目標就必然有了基礎。”

【兩會“強”聲】李克強:政府該讓利的讓利 要讓百姓腰包鼓起來!

中國日報 武治義 攝

  “政府數據要盡可能公開”

  “雲計算”、“大數據”、“互聯網+”等新提法讓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被點讚“酷酷噠”。審議討論中,浪潮集團CEO的一份“政府開放大數據”建議,引起了李克強的興趣,也向從雲計算數據的企業送上利好:

  “你提的建議很好。政府掌握的數據要公開,除依法涉密的之外,要盡可能的公開。這樣便於從事雲計算數據的企業更好地為社會服務。反過來,也為政府決策監管提供服務。”

  2個小時的審議討論中,話題還有很多,就不一一細説了。一個細節:審議討論結束時,還有不少代表圍著李克強談看法,提建議,意猶未盡……難怪李克強對山東團的代表們説,“年過完了,大家要揚鞭奮蹄,當然,山東不用揚鞭自奮蹄!”

【兩會“強”聲】李克強:政府該讓利的讓利 要讓百姓腰包鼓起來!

新華社 丁林 攝

[編輯:張斯路]
 
返回頂部進入桌面版

國際在線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0102006

京ICP證120531號 京ICP備0506489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14

網站運營: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