陣風戰機將落戶印度 被讚“飛行的瑞士軍刀”

中國網2015-04-13 13:23:31

陣風戰機將落戶印度 被讚“飛行的瑞士軍刀”

“陣風”戰機 資料圖

  原標題:印度大批購買法國戰機兩國戰略需求明顯擴大

  印度總理莫迪4月中旬出訪歐洲,首站法國。莫迪在巴黎的兩天訪問的最大亮點就是印度政府正式決定購買36架法國製造的“陣風”戰鬥機。關於這項合同的談判已經持續多年,莫迪的最終拍板提升了印度同法國軍工合作水準,這也是兩國發展戰略相互需求不斷擴大的結果。

  巴黎媒體把印度的決定稱為給法國帶來的“意外驚喜”,因為這筆交易經歷了太多的曲折。早在2001年,印度空軍就提出採購126家先進戰機的計劃,以便淘汰還在服役的過時機型。這筆價值100多億美元的大合同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一筆軍火交易而引起了全球各大飛機製造公司的激烈競爭。通過漫長的招投標甄選過程,直到2009年8月印度空軍開始對6家參與競爭機型的試飛,來最終確定未來採用機型。這6家競爭者是法國達索公司的“陣風”、歐洲戰鬥機公司的“颱風”、美國波音公司的F-18E/F、美國洛馬公司的F-16、俄羅斯的米格-35和瑞典薩伯公司的JAS-39“鷹獅”。

  有關談判持續了三年

  為了取得這筆豐潤的大訂單,法國時任總統薩科齊2008年1月和2010年12月曾兩次出訪新德里開展“推銷外交”。期間,印度時任總理辛格也應邀兩次訪問法國,2009年7月印度士兵被邀請前來巴黎參加法國國慶閱兵式。2010年6月,法國和印度還舉行了聯合軍事演習。這些活動無疑增進了雙方密切合作氣氛,為“陣風”戰機入選做了充分鋪墊。直到2012年1月底,印度政府終於做出決定,把“陣風”戰機作為首選而同法方開始了獨家談判。

  持續三年的談判進行得十分艱巨,按照印方要求,訂購的126架戰機中18架為整機進口,另外108架將在印度本土由當地公司組裝,這就牽扯到技術轉讓、成本提高等複雜因素,致使合同遲遲簽不下來。莫迪出任印度總理後對引進先進軍備更為積極,法國國防部長勒德里昂最近則兩次前往印度加以推動,為莫迪訪法時最後敲定這筆合同做了準備。4月11日莫迪在和法國總統奧朗德會晤後舉行的聯合記者招待會上終於宣佈了印度的正式決定,印度一次性購買36架完全由法國生産和組裝的“陣風”,總值大約40億歐元。這比最初計劃購買18架整機的數量增加了一倍。這項合同最後敲定工作將由雙方管理部門在近期完成。據透露,最初關於從法國技術引進和製造“陣風”戰機的合同將繼續進行談判,而首批36架的購買使得後面談判達成協定鋪平了道路。

  “空中飛行的瑞士軍刀”

  “陣風”是法國達索公司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研製的“多功能作戰飛機”,這個機型集空中防衛、空中偵察、空對地和空對海的精確打擊以及核功能等於一身的最先進戰鬥飛機,不僅一機多用,而且可以在一次飛行中實施多種功能。由於其功能多而被形象地稱為“空中飛行的瑞士軍刀”。1991年5月,“陣風”首次試飛,2004年2006年先後開始在法國海軍和空軍服役。“陣風”是法國軍隊未來30年的主力機型。

  “陣風”雖然正式在法國軍隊服役已經多年,但是其高昂的價格和其性能可靠性尚未得到證實而使得國外客戶望而卻步。最近幾年,“陣風”在利比亞、馬裡和伊拉克的行動中的表現逐漸贏得了國際聲譽。在利比亞戰爭中,“陣風”是法國空襲行動的主力,從法國本土基地起飛前往利比亞上空執行空襲任務,由於採用空中加油提供燃料,使得整個行動持續時間長達9小時35分鐘,這是其它機型難以企及的;在馬裡戰場上,“陣風”的發動機經受了非洲撒哈拉沙漠炎熱高溫的考驗,機械性能完好無損;“陣風”戰機在伊拉克的空中情報蒐集和定點轟炸也有不俗的表現,成為“伊斯蘭國”武裝分子的一大剋星。

  這些實戰中的成功展示得到了“陣風”潛在客戶的廣泛認可,也為其走向國際市場提供了機會。今年2月,急需提高本國軍備水準的埃及率先訂購24架“陣風”,成為國外第一個客戶;一個多月後,印度終於決定購買36架“陣風”,成為最大的國外客戶。至此,“陣風”在啟用10多年後終於走向國外市場。

  法國尋求在亞洲發展的機會

  有分析指出,這一大筆軍火生意的成交是兩國發展戰略上相互需求性增強的結果。莫迪出任印度總理以來關注重點是提升國家防務能力,急於對正在軍隊服役的戰機和導彈等裝備進行換代更新。《費加羅報》認為,印度此舉有針對鄰國巴基斯坦和中國的意味。從經濟角度看,莫迪政府正在實施振興工業的“印度製造”計劃,尋求西方投資和技術支持是關鍵。印度購買“陣風”合同的重點就是引進法國先進技術,以便最終在本土製造這類先進武器裝備。莫迪這次歐洲之行第二站是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德國,他將參觀世界著名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顯然,這些都與推動“印度製造”工業計劃有關。

  軍火工業是法國工業出口的支柱産業,在法國經濟長期陷入不景氣的狀況下,擴大軍工産品出口成為拉動國內經濟的關鍵步驟。埃及和印度成為“陣風”戰機的首批客戶無疑將促進法國軍工産品進一步走向國際市場。奧朗德執政後,為擺脫法國經濟困難,把目光投向經濟持續增長的亞洲,2013年春,上任不久的奧朗德就把印度選擇為他亞洲之行的第一個國家,此後又訪問了中國和日本。目前,印度的經濟增長速度令人矚目,已經成為法國在亞洲尋求合作機會的重要渠道。

  由此可見,法國同印度在發展戰略上相互需求正在不斷擴大,這也正是莫迪訪問法國取得“突破性”成果的深刻背景。(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 沈孝泉)

[編輯:靳松]
 
返回頂部進入桌面版

國際在線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0102006

京ICP證120531號 京ICP備0506489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14

網站運營: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