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夫婦 26年收養40多殘疾孤兒
因為孩子多沒有更好的條件吃的非常一般 攝/法制晚報記者 郭謙
飯前一個孩子“喂”陳天文吃火腿 攝/法制晚報記者 郭謙
郭改然給一個患了腳疾的孩子上藥 攝/法制晚報記者 郭謙
每年清明夫婦倆都會去悼念已經夭折的孩子 攝/法制晚報記者 郭謙
每天早上,陳天文背著一個孩子,其他小孩幫著推輪椅,一家人就這麼上學放學 攝/法制晚報記者 郭謙
一對山西普通的6旬農民伕婦,經歷了坎坷的26年,收養了40多名殘疾孤兒,如今,8個孩子已陸續走進課堂。
用男主人陳天文的話説,他們是從別人眼中的“傻子”一點點變成了今天的“模範”。
當《法制晚報》記者走入原平市樓板寨鄉莊西村這家氣味難聞的房子裏時,幾個眼神飄忽的孩子躺在床上,焦急地張著嘴等飯吃,門口一個孩子雙腿蜷縮著拼命往前爬,嘴裏含糊著説不出話,其他幾個孩子背著書包走向學校。對於這些孩子的未來,夫妻倆充滿焦慮……
緣起
同病相憐 夫妻收養殘疾孩子
1989年夏天的一個傍晚,在原平市化肥廠工作的陳天文下班帶著妻子郭改然往家走。兩口子看見路邊十幾個人在圍觀。陳天文夫婦發現是個女嬰。“這個女嬰放在一個紙盒裏,又瘦又小,雙腿交叉著,一看就是殘疾的孩子。”陳天文回憶。
陳天文天生眼睛殘疾,小學一年級時就已看不清黑板上的字,經常受到班裏同學的譏笑和諷刺。“自卑”伴隨陳天文度過了整個童年。
“一看到這個女嬰,我就有一種同病相憐的感覺。”陳天文説,他當時就想先救下這個孩子再説。於是 ,夫妻倆便抱回了這個女嬰。這一年陳天文已經年近40,家裏的三個孩子都在上學,大兒子已經上了初中。
從此之後,陳天文多次從大門口、河邊和大樹下看到被遺棄的殘疾孤兒,每次他都抱著“救命”的心態,把這些孩子帶回家。
等到家裏收養了三四個孩子的時候,民政局得知了這件事,便主動將一些殘疾孤兒送到他家。“那時候沒有福利院,民政局就給每個孩子每月補貼150塊錢讓我們養。”陳天文回憶。
困境
家境轉變 喂奶洗尿布成生活
孩子越來越多,妻子郭改然照顧不暇,於是,陳天文辭去了化肥廠的工作,靠種地和妻子一起照顧這些孩子。
陳天文家不足20平米的兩間房子裏,孩子一個挨一個地躺在通鋪上,他們大多數都是四肢殘疾、腦癱,殘疾程度最輕的也是兔唇。
每晚睡覺,陳天文夫婦都要起夜三四次,挨個給這些孩子喂奶、換尿布,一個孩子哭,其他的孩子也會被吵醒。等到孩子超過6個月以後,晚上不用喂奶了。陳天文剛想休息,新的孩子又會被送來,就這樣週而复始。
孩子從一開始的幾個增加到十多個,而民政局每月補貼的150塊錢在當時只夠買一罐奶粉,陳天文家的光景每況愈下。
家裏的尿布片子堆積如山,家裏沒有洗衣機,夏天還好,冬天的時候,零下20度的天氣下,她只好在河裏掏出一個冰窟窿洗衣服。“每次洗完回來,凍得通紅的手放在爐子上烤烤,感覺錐心的疼。”
“不管是感冒、發燒、拉肚子,一個孩子生了病,就會傳染給其他孩子。”陳天文説,這些年他們平均一週就要跑兩次醫院和衛生所,嚴重的時候幾乎天天都要去。
生活拮據 長子不忿離家出走
十年時間過去,陳天文這些年存的積蓄被掏光,一家人面臨要靠借錢度日的境況。
可是,夫婦倆去村民那裏借錢,卻常常碰壁。“他們有的就當面説,你是不是犯傻了,自己這麼窮,還養這些殘疾孩子。”
漸漸地,陳天文發現有時候他走在路上,迎面碰到村民,本來想打個招呼,可是村民轉身或者低下頭裝作沒看見他。村裏有什麼事情要通知,村民也不願進門,只喊一聲就離開。“家裏孩子多,氣味不好聞,村裏人都不願意來我家。”
不理解的不只是村民,還有陳天文的大兒子陳俊偉。
“自從這些孩子來家以後,我上學的伙食越來越差。”陳俊偉回憶,他上完初中後原本打算上高中,但因為家庭經濟狀況不好,只好回家種地和靠打工來貼補家用。這讓陳俊偉很難理解父母的做法。
2002年的一天,陳俊偉再次和父母發生了衝突。爭執中,陳天文將藏在自己心中多年的秘密説了出來:“其實你和他們都一樣,是我抱養來的。”
這句話讓陳俊偉一時難以置信一氣之下便離家出走了。
長子得知 自己身世也是領養
陳俊偉一走就是好幾個月,在打工期間,工友們總是拿他尋開心,説廠裏有一個工人跟他很像:“那是你哥吧?”
有一天下班,這個人找陳俊偉吃飯。在飯桌上,他告訴陳俊偉:“我是你二哥,那時候因為家裏孩子多養不活,所以把你送給了別人……”
原來,陳俊偉本來是隔壁村一戶人家的孩子,因為他家窮孩子多,他又是早産兒,家裏人擔心養不活,就想給他找個人家。後來陳天文出於好心,就收養了他。而這個秘密,卻被陳天文保守了20多年。
得知自己的身世後,陳俊偉見到了自己的親生父母和哥哥,但他內心反而更加記挂在家裏的養父母,轉而回到了養父母的家。
前兩次回去,陳俊偉都沒敢進門,他只是趴在門縫偷偷地看看養父母的情況,把買來的東西放在門口就走了。到第三次回家,他再也忍不住,衝進院子裏握著養母的手:“爸媽我太對不起你們了,你們付出的太多了……”
後來,民政局又送來了3個孩子。近20個孩子同時擠在一個大通鋪上,陳天文夫婦倆沒地方睡覺,晚上只好頭對頭躺在炕的邊沿上,沒辦法脫衣服,腿也伸不直。
大兒子陳俊偉的媳婦體諒公婆不容易,便主動提出和陳俊偉一起出去租房子住,給老兩口和其他孩子騰出地方。“他們倆當時就住到那種條件很差的房子裏,還幫忙帶走了5個孩子養。”陳天文很欣慰,但他對自己的幾個孩子卻充滿了虧欠。他知道,是因為他們收養孩子的這個行為,讓家裏從原本富裕的家庭走到今天,也是因為貧窮的家境讓三個孩子都只念到了初中。
轉機
身體患病 好人幫忙度困境
2007年,多年的勞累擊垮了郭改然的身體。“當時大夫説,我心臟不好,不能再勞累帶孩子了,不然隨時會有生命危險。”郭改然説,當時兩人都決定不再養這些孩子。
“爸爸媽媽回來啦!”可剛一到家,孩子們很快擁上來,將兩人圍在了中間。郭改然説,她的心一下子就被這些孩子融化了。
陳天文內心也充滿不捨,他問老伴該怎麼辦?郭改然放棄了之前的想法,“只要咱們能活一天就看顧孩子一天,和孩子多生活一天也是好的。”
2012年,夫婦倆和孩子們的生活,被拍成短片,放在網絡上傳播。這部短片受到廣泛關注,還獲得了當年上海國際電影節的獎項。
此後,不斷有人獻上愛心,為孩子捐款、捐物。有的要抱養孩子,有的要資助孩子們上學、有的籌集醫療費。政府也將每月發給每個孩子的收養費增加到1000元。
有了這些善款,志願者們幫助郭改然夫婦在村裏購置了一套房子,並把它命名為“花房”,寓意是讓“花兒”在這裡自由生長,快樂綻放。
越來越多的榮譽也降臨到這對夫婦身上。從省裏到全國,“道德模範”、“最美家庭”、“感動人物”等榮譽紛至遝來。
連村裏的街坊都改變了先前的看法:“原來人家不是傻,是做好事,是模範。”
夫婦倆十分感激,因為有了好心人的幫助,孩子們經過不同程度的治療,其中5個孩子目前已經基本恢復了健康。
打算
清明掃墓 孩子是“心頭肉”
在陳天文眼裏,孩子們的懂事則是他最大的安慰。
每天早上起床,孩子們做的第一件事總是爬到陳天文背上叫一聲“爸爸,早上好!”吃飯的時候,孩子們不會自己先吃,都爭相往爸爸媽媽碗裏夾菜。
正是這些孩子的可愛之處,讓夫婦倆這些年對於放棄收養殘疾孩子有諸多的“捨不得”。
“26年時間裏,家裏前後總共收養過40多個孩子,其中,9個孩子夭折,12個孩子被別人領養。”陳天文説,這些孩子中90%都是在他家裏退的臍帶,從小養到大,都是他的“心頭肉”。
這9個孩子中短的只活了幾個月,最長的活到14歲。
每年清明節,陳天文都會去墓地裏看望那些夭折的孩子。他們都被埋在了陳天文自家田地裏,沒有墓碑也沒有標記,只有陳天文自己知道這些孩子埋的具體位置。每次陳天文去的時候,總會給孩子們燒燒紙,帶點餅乾等他們愛吃的東西,然後跪在地上和他們説上半天話。
每次一個孩子夭折,陳天文都會難過好幾天:“村裏人説我有那麼多孩子,死了一個還那麼難過,我就説人走了就再也見不到了。再多的孩子,你也見不到那一個了。”
“現在如果有人想收養這些孩子,您願意嗎?”記者問。
“在我們活的時候,還是不要離開他們!”郭改然一口回絕。
送兒讀書 盼孩子能受好教育
如今,陳天文夫婦收養的12個孩子中,最大的26歲,最小的只有6歲。除了4個孩子因為身體問題無法讀書,其餘8個孩子都去村裏的學校上學了。
陳天文説,救下這些孩子後,就要考慮以後他們的生存問題。“當今社會,沒文化生存不了。”
每天早上,村民們都會看到陳天文推著輪椅,郭改然背著一個女孩,還有6個孩子環繞在他們身邊,一起向村裏的莊西小學走去。
看到孩子們學習不錯,陳天文很欣慰,但他心裏也有著自己的計劃:“我還是希望以後孩子再大一點,能把這些健康的孩子送到市裏去讀書,眼界會更開闊,畢竟村裏的教學條件有限。”
但他的想法還是與現實有一段距離,一方面是費用問題。“每個孩子現在在村裏小學一年的書費就需要440塊錢,如果送出去,書費加其他費用可能會高很多。”郭改然説。另一方面是孩子的戶口問題,陳天文收養的這群孩子一直都是沒有戶口。
“民政局將他們的戶口放在其下屬的一個敬老院裏,屬於集體戶口,監護人也不是我。”陳天文説著,他擔心以後孩子出去上學這份“戶口”不頂用。
早作安排 遺産打算分給孤兒
去年,陳天文打算給這些健康孩子一人買一份人身保險,一年4千塊錢,總共投保15年。“我想著現在給他們存著,要是哪天我們不在了,他們以後也能有些貼補。但由於自己不是監護人,無法做擔保,錢又被退了回來。”
後來,陳天文叫來兩個兒子,告訴他們:“你們已經長大成家,不再需要爸媽照顧了,但弟弟妹妹還小。以後除了供這些孩子讀書的錢以外,其他的錢將會平均分給這些孩子。”
陳天文在心裏為每個孩子都做了安排。他希望健康的孩子能像正常孩子一樣上學生活,下肢殘疾的孩子以後進入技校學門手藝,而身體疾病嚴重的孩子只要儘量保證生活,一直到他們生命的最後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