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年人均閱讀紙質書4.56本 國民綜合閱讀率有所上升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楊瓊 實習記者 鄔彤):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20日公佈了第十二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調查顯示,2014年中國年人均閱讀紙質書4.56本,國民閱讀率整體呈現全面上升趨勢,數字化閱讀方式首次超過傳統圖書閱讀的比例。
再過三天,一年一度的“世界閱讀日”又將如期而至。“你讀書了嗎?”再次成為熱點話題。
“我一年應該能讀10-20本之間吧”
“我喜歡看書。”
“讀書時間很長,大概一個禮拜兩本。”
“讀書還行吧,一般,我比較喜歡看雜誌”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的調查結果顯示,2014年中國成年國民圖書閱讀率為58.0%,較2013年上升了2.0個百分點,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為58.1%,較2013年上升了8.0個百分點,各媒介綜合閱讀率為78.6%,較2013年上升了1.9個百分點。對於這組數字,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分析説:“國民閱讀率整體呈現全面上升勢頭。包括綜合閱讀率、圖書閱讀率、報刊閱讀率、數字閱讀率、人均閱讀量等均全面上揚。顯示國民閱讀總體受到廣泛重視,並得到全面發展。”
這份調查顯示,2014年中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的閱讀量為4.56本,與2013年相比減少了0.21本。而這一數字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國民閱讀研究與促進中國主任徐升國表示:“在國際上人均度數量是比較通約的指標,在我們收集到的其他國家的量來看,基本上處於7-12之間,美國是7本左右,日本是8本左右,韓國是11本左右。從總體上看,我們國家閱讀水準近年來有所回升,但跟發達國家相比有差距,這也是我們倡導和呼籲加強全民閱讀、推動書香中國建設的重要原因。”
值得關注的是,國民數字閱讀方式首次超過傳統圖書的佔比,成為國民最熱衷的閱讀方式。
“我每天看一些網絡小説,基本上每天都看。”
“在地鐵上會在手機上讀,看一些微信公眾號或者朋友圈的文章。”
“紙質電子的都有,電子的比較方面,等車等電梯都可以看一下。”
調查顯示,在新興媒介中,手機閱讀時長增長顯著,人均每天微信閱讀時長為14.11分鐘。對於移動閱讀,一直以來都存在爭議,這種新的閱讀方式能否取代傳統圖書閱讀呢?對此,徐升國認為,數字圖書的淺閱讀與傳統圖書的深閱讀應相互補充,不應有所偏廢,“我們應該積極支持促進和推動人們接受信息的方式,也要適應新的閱讀方式。而且我認為其實包括微信公眾號、朋友圈也有大量深刻內容甚至上萬字長文章,有優質的公眾號做的優質內容,以碎片化的方式,以社交化的方式,以分享的方式,建立微信閱讀圈的方式,(這些)與以往完全不同的體驗值得倡導。但是移動互聯網的閱讀,具有碎片化、淺閱讀的特點,容易導致視覺疲勞,注意力很難長時間聚焦,移動互聯網還不能夠完全替代紙質圖書的閱讀。一方面我們在推動移動閱讀,也要促進傳統紙質閱讀,兩者要有平衡不能偏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