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喪事脫衣舞亂象折射鄉村民俗異化
4月23日,文化部網站發消息稱,文化部近日通報了兩起在農村地區查辦的“脫衣舞”案件。此次通報的兩起案件為河北省邯鄲市成安縣“2?15”淫穢表演案和江蘇沭陽2?27淫穢表演案。(4月23日中國新聞網)
關於農村地區一些年集、廟會上有江湖草臺班子錶揚脫衣舞的新聞,時有耳聞,但是在農村喪事上竟然也出現脫衣舞的淫穢表演,實在是有點超出人們的想像。在正常人的思維裏,親人逝去,無論多大年齡,即使是到了所謂的“百年”高齡,但總歸是一件讓人傷心的事情,辦喪事本來是為了表達悲痛之情,但現在卻成了高挂的老人遺像前一群年輕女子脫衣服來表達……如果用現在網絡上比較流行了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也真是醉了!”。
為什麼死了人不但不悲傷,還要請草臺班子跳脫衣舞來“助興”呢,按照一些地方的人們的解釋,只有請了跳脫衣舞的來跳舞助興,才能吸引更多的人來看,而來的人越多,就能表明後世子孫各個方面都越興旺。
這是什麼邏輯?來看熱鬧的人越多,就越興旺,如此無稽之談,竟然也有人信,其實這都不是主要原因,脫衣舞能在喪事上流行開來,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隨著空巢鄉村的大量出現,農村部分地區文化匱乏,民俗異化,各種不倫不類的演出團體和草臺班子如走馬燈一樣在農村大集市以及鄉村紅白喜事上用低俗表演撈錢,而且因為農村地區的文化市場監管薄弱,造成了脫衣舞等低俗表演盛行開來;另一個原因是農村的攀比心理,一般只要有一家開了頭,那麼作為鄉村社會基本上都是熟人社會,即使喪主本身不想請這樣的草臺班子,也會礙于面子,不得不拿出錢請一個甚至兩個班子唱對臺戲,以便讓鄉親們評價自己“舍得花錢”。
筆者曾經在去年回老家參加本家一個長輩的喪事活動,這位長輩的兒女雖然沒有請跳脫衣舞的吹鼓手班子,但是卻也請了兩個專門給喪事吹吹打打的民間小團體,各種歌曲節目都有,老人還沒出殯之前有三個晚上是兒女的守靈時間,也是這些吹鼓手們表演節目吸引村民來看戲的時間,這都還能讓人“忍受”,最不能忍受的是最後一天老人出殯,馬上要入土為安了,結果吹鼓手隊伍走在前面的時候,為了表現出老人子女對老人的不捨,故意在前面男女搭配以各種含有性暗示動作的舞蹈來吸引兩旁看熱鬧的村民駐足圍觀,當時的場景,一邊是兒女在後面哭的撕心裂肺,一邊是看客和部分參加喪事的遠親伸長脖子、踮著腳看那些無聊的所謂舞蹈表演……最後老人的子女實在不堪忍受這樣充滿戲劇性的場景,讓主事的人趕緊催促在前面領頭的吹鼓手隊伍加快腳步。
見微知著,從農村一個喪禮的形式變遷,我們能感受到農村社區文化在今日的內容匱乏,娛樂無內容,無場地,無經費,充其量僅僅是跳跳廣場舞,過年的時候社區鄉鎮組織個文藝匯演,平日裏,天亮幹活,天黑睡覺,才是常態。正是因為文化缺乏,所以才導致一些民俗異化,甚至連喪事都不能倖免。
脫衣舞查處容易,可以通過電話舉報或者加強巡視即可,但是鄉村文化建設和豐富確是需要很長時間來充實,在查處脫衣舞的同時,文化部門應該將更多精力放在文化建設的內容豐富上,當精神世界的豐盈佔據了主流的時候,脫衣舞自然也就銷聲匿跡了。(王儀之)